第248章 油床
作者:寄英   谁懂啊!刚回山里种田就遇上天灾最新章节     
    “不算多也不算少足够你喝好几次吧,我摘了一些,着急回来没摘完,明天我再去把半开的都摘了,半开的最适合晒成干花泡茶。”
    她回来已经三年了,还是没有找到茶叶,每次都只能用这花茶来过干瘾。
    穆奚这次回梅山,还特地把她剩下的咖啡都带来了。
    可现在不用熬夜早起,没有压力,用不上这东西了,她打算等她身体好转,就用这咖啡来做蛋糕。
    穆奚今天已经把所有的油菜都收了回来,趁天没黑,在院子里用连枷一下一下将菜籽给打出来。
    黑色的油菜籽小小圆圆的,落在了底下垫着的塑料布上。
    全都打出来称重,半亩地的油菜也就只收获了不到八十斤。
    八十斤油菜籽换算成菜籽油的比例是1比0.4,也就是一斤菜籽能出四两油。
    他们现在没有现代化的榨油设备,只能是自制榨油的工具,出油率还得再低一点,估计最后也就二十多斤。
    家里还有好些动物油脂,牛油羊油和黄油都有不少,有二十几斤植物油足够两人吃很久了。
    就算偶尔炸东西吃,也足够消耗一年以上。
    赵叶青现在不能做重体力活,大幅度的动作也尽量避免,等穆奚把榨油工具的设计图纸画出来,又去把制作工具的木料给砍回来之后,赵叶青才坐在一边帮着用小刀削些木头零件。
    做木工开工之前是一定得画图纸的,精准到每个角落的尺寸才行,直接上手就能把大件工具做出来,甚至房子都能盖出来的那都是扯淡。
    没有足够的经验,就算有了图纸,也经常得修修改改才能对上。
    赵叶青就是对木工的经验不足,这次好好的体会了一把难处,做出来的零件半数都得重新返工。
    榨油的工具很大,他们这管那东西叫油床。
    在她的印象里,那是一个起码三四米长的大木头疙瘩,中间有个缝隙,横着缝隙中间竖插着好几根长长的木柱,有的木柱已经长到支了出来。
    榨油就是通过用悬挂的石头或是木头,用力击打木柱挤压菜籽,就能把油榨出来。
    还能透过缝隙看到里面圆圆的菜籽饼或者茶籽饼。
    菜籽要想榨出油,就得碾碎了上锅蒸,再做成饼放进去榨。
    赵叶青做完了小件的木质零件,想说她来把晒干的菜籽再炒干水分。
    穆奚不让,怕她挥动锅铲又把胸口给扭了。
    最后只能放穆奚炒完了菜籽,赵叶青把牛牵出来磨油菜籽。
    以前的油坊都是用一个超大的圆形磨盘,那磨盘不用人力也不用牛,只需要一个水车就能把磨盘推动。
    现在家里没有那种,条件不允许也用不上那么大的,穆奚就搬了两块大石头回来弄了个凹槽石磨。
    直接把菜籽都倒进凹槽里头,在用牛来回转悠,把菜籽都磨成粉末。
    这点菜籽,要是她没受伤,两人合力用石碾子一会也就弄完了,现在弄个这么大的石磨,还得用牛来拉,实在有些大材小用。
    穆奚道:“这次是因为减产了,遇到了雨季和高温,要是正常情况下收获的绝对不只这一点,到时候反正也得做,趁现在有电,干脆就做了。”
    他这次回去拿电锯正好能把树砍回来做榨油工具,加上旅游区还有一个切割机,启动的时候有个圆形的刀片会转动,能切割木头又能切割石头。
    他做了木质的油床,就想着干脆把磨盘也做了,趁着现在这季节太阳大,电量补充的上。
    要是等后续不热了,再想用这些电动工具就麻烦了。
    赵叶青被说服,拿着草指引牛拉磨。
    磨出来菜籽粉后的工作她也能干,就是把粉都拿去蒸熟。
    高温蒸制能让菜籽粉里的油分进一步的析出,后续的出油率能更高。
    蒸好的菜籽粉还得做成菜籽饼。
    穆奚做了个竹箍外头裹了铁丝加固,厚三公分圆形的中空的,放在桌上,里面铺了稻草之后再把菜籽粉倒进去。
    他让赵叶青换了双干净些的鞋子,鞋子外头再套一层塑料袋之后,菜籽粉上面在用稻草给铺上,她就站在菜籽粉上边踩,直到把粉末踩结实了,完全变成箍的形状。
    菜籽饼就做好了。
    一个饼大约有篮球大小,以前小时候看到的还要再大一些,只不过穆奚做的油床比较小,这菜籽饼的大小自然也要等比例缩小。
    榨油的工序繁复,前期的工具制作就花了十天,再准备菜籽又花了两三天。
    两人忙活了近半个月,总算能正式榨油了。
    就这么半个月的时间,穆奚就黑了两度。
    最近的气温到了中午已经47度了,即使是在屋檐底下做木工都热的发晕,穆奚就躲着太阳都被晒黑成了这样。
    赵叶青见状是能不出门就不出门,出去上厕所都要带着帽子挡太阳,再热也得穿一下防晒衣。
    上完了厕所回到房间立马脱了吹风扇,来回几分钟那防晒衣都得汗湿一层。
    家里冰箱的冻库几乎都用来冻冰块了,就这样都还不够用。
    除了喝水要放冰块,空调扇也要放冰块,牛圈羊圈鸡舍菌房也都要放冰块。
    草甸的气温要比梅山低三四度,梅山要比山下城镇都要低十度左右。
    两人准备着榨油最后的工序,把菜籽饼放进油床里。
    赵叶青道:“现在市里面不得有五十五度了?”
    穆奚知道她是担心家里人了,安慰道:“躲在防空洞和地铁隧道之类的地下,温度能低不少,外面有政府组织人恢复秩序,用电肯定还是能用上的说不定还有空调吹呢。”
    只不过要是住在地下,吹空调估计就难了,电力得留给重建恢复那一块。
    即使重建了,信号普及也没有那么快,这么热那收音机都没有再响过。
    能理解重建和资源整备都需要时间,最首当其冲的估计就是粮食问题,气温对于人的影响不大,就是对于粮食作物来说,就有点难办了。
    家里的二季稻现在也快到收获的时候,高温实在严重,结实都困难,好些稻穗都是空壳,估计亩产量也就是一季稻的半数。
    他们这都是这样,山下估计更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