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厂子开工
作者:小面包   穿越替嫁流放县,种田发家我最横最新章节     
    吃过晚饭。
    林宝初在屋子里算日子。
    扶贫人都记得自己入户的日子,因为要拍照保存,方便后期做材料。
    所以林宝初清楚的记得自己穿越的那一天。
    而偏远山区,习惯用老历较多,她也记得那天的老历。
    把前世的日子,跟盛朝的日子一算,就能知道月圆是九月的哪一天了。
    “阿宝在做什么?”
    沈戟从外头回来,进门就去拿换洗的衣服。
    眼下天气闷热,入夜了亦热得不行。
    他拿了衣服,打算到外面去冲洗凉水澡,用浴桶洗太麻烦了。
    打水、倒水,没一会儿就又满身大汗,不如不洗。
    “随便看看。”
    林宝初把屋子的窗全部打开,一手打着蒲扇,一手算日子。
    两人的日子平平淡淡,倒也幸福。
    当然,仅限于晚上。
    白天的时候,林宝初和沈戟都忙得脚不沾地,甚至有时候一整天都见不上一面。
    双抢结束了,接下来,林宝初的全部精力都要放在加工厂上。
    她在厂子门口摆了张桌子,贴出招工启事。
    厂里原料都已经就位,只要人到位了,就可以开工了。
    “我现在有三个厂子在招人,糖果厂、酒厂、零嘴食品厂。”
    林宝初站在椅子上,朝涌进来应聘的人大声介绍。
    “糖果厂和酒厂,一年到头都有活儿,零嘴食品厂只有年中与年底有活,适合做短工的,大家慎重考虑啊。”
    说完,她又补了一句,“要求十六岁以上,四十岁以下,男人女人均可。”
    此话一出,人群中响起一阵遗憾的声音。
    “还要满十六岁啊,我家孩子十岁就自己挑柴到城里卖了,能干活的。”
    “去去去,没到年纪就是没到,别碍着我找活。”
    林宝初从椅子上下来,跟来帮忙的朱中第一起面试。
    加工厂的活对干活的人要求不高。
    基本上来一个,只要手脚齐全,年纪合适,林宝初都要了。
    招工仅限一日。
    一天,她就招满了计划的人数。
    第二天,工人们早早就来了。
    林宝初早就从糖厂调了几个人过来。
    有熬糖经验的,就让他去糖果厂,给新的工人讲熬糖的技法。
    有榨甘蔗汁经验的,就让他去酒厂,先应付着。
    林宝初是直接去的零嘴食品厂,这活儿除了她,别人还不太会。
    “大家跟我一起,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厂子。”
    林宝初招呼食品厂的工人们。
    上半年向日葵种得少,她便只招了二十个工人。
    “咱们的厂子设计的比较简单,有签到室、原料区、熬煮炒制区、晾晒区、成品区和包装区,以及一个小储藏室。”
    炒向日葵的步骤不多,也比较简单。
    这个厂子的设计,基本上就是一个大厂房。
    除了动火动灶的步骤之外,其他步骤的流水线都离得不远。
    “这个签到室,等大家上工之后,会有人在里面,大家上工、下工,都要到这里来按手印。”
    林宝初带着二十个工人,继续往前走。
    前方地上铺了块非常大的草席,草席周围围了一圈箩筐。
    箩筐和草席上放的都是堆放成山的葵花盘。
    葵花盘晒了两日,还没剥粒,就等着工人来开工。
    “这就是大伙今天要做的,剥葵瓜子。”林宝初半开玩笑地说,“我都给大家留着呢。”
    工人们都太拘束了,她想缓缓气氛。
    “葵瓜子剥粒、筛干净杂物之后,就送到后边的厨房里,熬煮。”
    林宝初特地强调道:“咱们主要是用熬煮、晾晒烘干的法子来加工这些生瓜子,炒制暂时不用。”
    “瓜子晒干、晒脆了之后,就送到成品区进行包装。”
    林宝初把人领到包装区,包装区很简单,就是几张桌椅板凳。
    不同的是,她包装用的东西,是袋口可拉拽的布福袋。
    这些福袋,是用薛兴桑布庄的边角料做的。
    一来替薛伯处理了边角料,增加一份收入之外,二来也方便客人带在身边磕。
    “这些袋子,分有两斤装、五斤装和十斤装。”
    林宝初指着那些大小不一的福袋,“白色的袋子是装咸味的,灰色袋子是装焦糖味的,带点绿的那个袋子,是装薄荷味的。”
    她说了不少。
    工人们识字少,又没有带纸笔,只能靠自己的脑子硬记。
    急得大伙儿额头冒汗。
    林宝初赶紧说:“这些活儿,到时候都写出来贴在墙上,大家不必担心记不住。”
    她说完,大伙儿果然松了口气。
    “好,那咱们现在就来分一下工。”林宝初说,“分完工,大家今天就先把那些花盘剥粒,明儿我再来。”
    一会儿她还得去另外两个厂子安排工作,不能一天都带在这里。
    刚开始的这几日,基本上都是在学习,活是做不了多少的。
    ……
    林宝初从厂子里回来,恰好碰上扶贫小队下工回家。
    她叫住周益。
    “周先生,我有个事儿想请你走一趟。”
    周益是和书斋的老板,接手周舵的扶贫工作。
    他是个地道的文人,身上还有秀才功名。
    不过,那都是十年前的事儿了。
    周益现在更多的是生意人的身份,但并不妨碍他是这件事最合适的人选。
    “林姑娘,何事请说。”周益很乐意道。
    他从年初把店搬到丰耕县之后,林宝初对他很是照顾。
    光是县衙和学堂文房四宝的用量,就够他的店盈利了。
    所以只要林宝初的事儿,他都当仁不让。
    林宝初示意他坐下,“我找先生,是想请先生替我走一趟,去外县搜罗一些书籍。”
    “周舵给百姓们修葺房屋的工作结束了,他接下来会在城里盖一个书馆,书馆需要书。”
    盖这个书馆,是年初大家一起开会时就定下的计划。
    今年已经过去大半年了,这个计划是该提上日程了。
    所以,他们需要一批书来丰富这个书馆。
    程书益、温怀等人,且不说他们要顾学堂,就是他们被流放的身份,就不能完成这个任务。
    思来想去,只有周益合适。
    “出去买书啊?好啊!”
    这个任务不就是他擅长的领域嘛,周益立刻就答应了。
    “我收拾收拾,明儿就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