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1章 好领导,为大局着想
作者:花玉石   1983:寒门破窑娶懵懂知青最新章节     
    泾川县的郝县长在市委陆书记跟前告状,说秦总是奸商,赚农户的黑心钱,市里领导应该出手查他。
    陆浩对郝县长一肚子反感的同时,想给秦总递个话,收菜价给泾川县涨上一些,事情不要做的太过分。
    他有这个想法的时候,先问景宁县的周援朝是什么想法。
    陆书记以为周援朝会说那就让小川的收菜价格提一点。
    没想到周援朝说不能提,秦总这么干有更深一层意思,咱最好不要干涉他做这笔生意。
    周援朝说具体情况他会写报告递上去,陆书记就能看明白。
    陆书记又和小宋悄悄商量,有必要让秦总提价么?
    没想到被小宋毫不犹豫拦住。
    他跟周援朝是一个意思,陆书记,咱说好的,今年大棚蔬菜怎么个走向,咱不能插手,就让秦老板和他们之间拉扯去,这是农产品走市场化的一个必然经历。
    有了这个经历,做有些事情我们市委就有了宝贵经验,以后不会两眼一摸瞎。
    周援朝的报告递上来了。
    陆书记看完,点点头,觉得周援朝说的很明白,分析的很有道理,不能插手这件事。
    这是走市场化,走产业结构优化得必然过程。
    今年冬天过去,不会再有人轻易跟风大坪人瞎搞。
    市委这边也会对全市的产业结构有很好优化。
    三天过去,秦川心里的担心没有发生,没接到陆浩给他递话,说收菜不能六分钱收五毛钱发,你也赚的太狠了这种意思。
    秦川心里夸赞陆浩:“好领导,果然是为了我着想,也是为大局着想。”
    秦川要的就是上面领导有所为有所不为。
    三天前的一句话,泾川县的菜不收了,停了三天。
    种棚子农户怨声载道,一帮人去农牧局堵大门讨说法,说这么大的雪,人家六分钱收菜,好歹能坚持着不赔本,要不收,只能在棚子里烂掉,在外面冻掉。
    泾川县农牧局有本事处理么,要走景宁县农牧局赵栋的路子么?
    泾川县的主管领导赶紧给秦总求情说好话,说他们错了,大雪里出车是成本,调车是成本,是他们心眼小了。
    当领导的能低下身子认错,难能可贵,他们县的蔬菜继续往大坪村拉。
    拉完三趟,这条线上的生意已经稳稳当当,全权交给张春处理。
    给春叔戴个高帽子:大坪农业合作社蔬菜产业项目经理。
    接下来这几个月,张春每月多拿三百块。
    张春满脸乐呵。
    “川子,咱大坪村去年搞两百亩菜,去年你分两毛五,今年是六百亩,你分四毛四,我还以为今年咱就是韭菜蒜苗。”
    秦川叹气:“咱大坪人可不是韭菜蒜苗?对他们来说,收入少一半。”
    这件事领头人没掌控来。
    早知道今年有北疆市场,大坪村跟去年一样也种青椒,比韭菜效益好。
    重生者也不是什么情况都能看明白。
    前世这几年的外面情况什么都不知道。
    十二月马上出去,月底扎账。
    王莎不在身边,这笔账是李漫和路晶算出来总结明白。
    十月份,往北疆出了三趟青椒黄瓜西红柿,往京都出了两茬韭菜。
    平安食品厂每天出一万五千罐辣椒酱。
    三辆货车往各地州送杂货送蔬菜,隔十天出一趟车。
    总账算出来,李漫捂嘴没有惊呼,先让川哥看看她俩算对了没有。
    “小学四年级娃娃都会算,还要我看?”
    嘴上这么说,秦川的眼睛还是看在账目上。
    拉往北疆的蔬菜,是泾川县和新安县的,三趟共计运75万斤,收37.5万块。
    韭菜是景宁县各乡镇示范点的,两茬收64万斤,收12.7万块。
    辣椒酱出40万罐头瓶,收60万元整。
    其他杂货蔬菜收6.8万。
    总计收入117万元。
    这个数目的收入能延续到三月底。
    李漫胸口起伏,这会儿一本正经尊重大领导的口气:“秦总,你还有外面的服装生意,铺子生意,商场生意,怪不得外面人叫你秦总。”
    李漫的意思,除了李艳、张得芳和上面的大领导知道眼前的川哥是什么人,大坪村人也好,罗家湾人也好,小水人也好,压根就不知道我川哥被他们叫秦总是什么意思。
    “小姑娘家家别乱叫,叫川哥,李漫,你整理账务,从这几项里你能看出来什么问题?”
    李漫小心翼翼的口气:“我不知道想的对不对。”
    “对不对先说给我听听。”
    “川哥,如果没有你在兰城军区的威望和名声,北疆客商不会慕名而来,外县的这茬蔬菜咱赚不上钱,真正赚钱的是番茄酱和辣椒酱产业,这个长久做下去才是根本。”
    秦川满嘴夸赞:“不错啊李漫,八九不离十了,今年是北疆人找我来了,就不能保证明年还来找我,大棚蔬菜赚钱,就是三年时间,明年不会有一辆列车停到这儿往北疆拉青椒黄瓜,但拉辣椒酱,拉挂面那是有可能。”
    “嗯,川哥你说的对,带大家搭大棚种蔬菜也就今年这一茬,明年肯定不行了。”
    “也不是说明年不行,就成了小打小闹,明年回归正常供求正常价位,不是咱平安贸易要做的生意了。”
    账务单子上签完字,出的款在元旦新年前要结出去。
    单子上没有财务主管王莎的签字确认,这就是个麻烦。
    李漫有另一层担忧:“莎莎姐现在待在家返不回来了,怎么办啊?”
    “走 ,接我的财务主管去,谁说大雪封路不能跑车,能挡住咱大坪人?”
    “太危险了吧川哥?”李漫不同意。
    “不开小车,开货车去铜城市,绕个圈,过泾川县,不是啥大问题。”
    这条路上每天跑车拉菜,几道陡坡上的雪铲掉了,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危险。
    李漫想想:“也行,那就一块去莎莎姐家把她接回来。”
    王莎这段时间有些不正常。
    打发她去北疆办财务转接手续,她去一趟过了二十天,到现在不见人影。
    前几天她说感冒了,在家休息几天就返回。
    这几天连着下大雪,她说出不来了,等雪停了就赶来。
    老大越想越不对劲。
    已经是十二月底,她知道账单上要她签字确认,食品厂员工的工资才能发出去,风雷厂的罐头瓶的账才能结掉,还有其它七个乡镇的账目要她的签字确认。
    从铜城到景宁县有货车跑,从铜城市到泾川县也有货车跑,老大想她怎么着赶月底会过来。
    可她没来,这就很不正常。
    秦川给家里媳妇通个气儿。
    “喂,媳妇,我今儿要去一趟铜城市,去莎莎家里看看怎么回事,我觉得这姑娘有问题。”
    电话那头,周园园也是这个意思:“我也觉得莎莎这段时间不正常,你赶紧去看看,人家辛辛苦苦跑那么远的路,你当老大的要好好关心她呀。”
    挂了座机,秦川问李漫:“漫漫,你说我有必要给高局打电话么?”
    李漫嘟一下嘴:“莎莎姐嘴上不承认,这次就算了呗,去他家看看什么情况再说。”
    李漫带上莎莎姐要签字的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