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四
作者:糸色断   我把生活过成了段子最新章节     
    554.【饥饿感】
    学生时代一直想不通的一件事。
    放寒暑假在家的时候,就是吃不下饭,虽然我妈每天都跟喂猪一样换着花样做各种好吃的来款待我,可是能吃下去的不到十分之一,一点饥饿的感觉都没有。
    可是一旦上学住校了,别说过一段时间,就算去学校的当天晚上,就开始饥肠辘辘,每天夜里都两眼发绿,各种找东西吃,甚至备着第二天的早餐都能当晚吃光。如果在家能有一半这种吃东西的劲头,我妈也不至于那么浪费表情了。
    ********************
    555.【边界感】
    在泰国支教时有个中国同事,小姑娘其实很可爱,非常纯朴,对任何人都很诚实、真性情,而且自来熟,成天笑眯眯的,大家对她印象都很好,泰国人都夸她可爱。
    可是相处久了之后就会觉得非常累,因为这小姑娘没什么边界感,从来没把自己当外人,永远一副世界大同的思维。尽管她会毫不吝啬地把自己的东西拿出来跟大家分享,大家也会跟她客气,可是她用起别人的东西毫不留情,经常一句话不说就拿去用,用到坏掉还振振有词。渐渐的,大家买了什么都不敢告诉她了。
    有一次,有个泰国本土老师买了个小蜜蜂扩音器来上课,这东西在泰国乡下不常见,买来颇费了一番周折,于是她拿到办公室得瑟,大家都过来围观,看她试用情况。这时,刚好小姑娘上完课回来,大家都没注意。她一进门,看到大家围在那个老师那里,顿时乐了:有什么好玩的东西?——那个泰国老师看到她,脸色突然一变,紧接着汗就刷地流下来了。我们看到那个紧张的样子,觉得好笑又不敢说,竟然怕她至此。
    其实原先我也不以为意,人家小姑娘没什么坏心眼,可能就是生活环境导致,插线板这些都是小物件,用坏了不就坏了。可是后来在饭堂,她吃不完的饭菜竟然直接往我碗里倒,我可就受不了了,训斥她一顿,她还很委屈:难道不应该节约粮食不浪费吗?我真的吃不完了~我就呵呵了。再后来,她一看到我们出去大采购回来,就会问:为什么干同样的工作,你们的钱会比我的多呢~整天买这买那。我们就真有点炸了:钱是用了才能看得见的,但凡像我们这样舍得把存在银行的工资拿出来多买点生活必需品,就不至于什么都要用别人的东西,况且觉得我们工资比你多是要哪样?
    有些泰国人也来问我们,为什么中国会有这样思维的人啊?只能回答说,中国太大了,自然很多元。——其实我哪里知道什么样的地方和家庭才能生出这样的奇葩啊!
    ********************
    556.【脸皮厚】
    许多年后我才明白,很多纠结和痛苦都来自于不明白自己的阶级属性。
    小时候一心只读圣贤书,对里面的教诲深信不疑,内化得随心所欲不逾矩,面对别人的pua,非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结果过了很难过的二十年,小心翼翼薄着脸皮,别人的一句非议都能让自己几天睡不着觉。以前的我,脸皮薄到对网友给的评论都能想不开,从北碧府一路拜佛拜到春蓬,竟然那么把别人的话当成一回事。
    后来想通了,也无非如此。那些圣贤书都是给统治阶级看的,什么“海纳百川”“以人为镜”,还要“兼听则明”,我只是个平头老百姓,周围大多数都是芸芸众生,连自己的生活都搞不清楚的那种,那种人提出的所谓意见,我就算不听也丢不了江山,甚至对自己半毛钱影响都没有。何必要理会呢?硬气一点,坚持自己的观点矢志不渝,才是生存之道。
    所以后来有些事,就当不知道。别人不喜欢我,或者是觉得我做什么事不到位,什么泰国老师在后面说我坏话啦,中国小伙伴搞地域歧视啦,统统当做不知道,自己玩自己的,日子好过得很。有一次支教学校搞活动,材料买多了,按当地风气是不太好退货的,那些泰国老师觉得可惜,又都不好意思拿去退。我说我去吧,就直接拿着材料去店里了,也不知道是我脸皮厚的缘故还是因为我浑身上下散发的异国风情,店主竟然给我顺利退了货。之后店主或是泰国老师怎么说我不管,总之顺利达到目的了不是么。
    现在年纪大了,就更是不管脸皮,出门遵守公德就够了,路见不平也敢一声吼了,年轻人三观不正也敢怼了。就像人家说的:自从成了没脸没皮的中年大妈,凡事都顺利多了。
    ********************
    557.【通风透气】
    钟南山老爷子镇楼:勤洗手、多通风、戴口罩。
    我家家属是北方人,虽然不是国土最北的那种,但跟我这个如假包换的南方人有时候真是鸡同鸭讲。
    比如说通风透气这回事。似乎北方人永远想不通南方人的换气需求和窒息感,他们很少开窗通风透气,过年可以全家人闷在家里一个冬天,一有人感冒就全家感冒。当然在全国最严重的风沙雾霾区,不开窗也非常能理解,根本就没有开窗通风的条件。虽然他体谅我,时不时把房间窗户开一条缝说换换气吧,可对我来说不够啊,然后就看到我这个格格不入的老疯子天天坐在窗缝前面吸尘。我就说来我们这边过年吧,结果他对我家大敞开的阳台窗还有对面为了空气对流大敞开的房门感到十分惊恐(其实是那几天为了风干腊肉,城里没院子,自家做腊肉腊肠的人家确实难过)。我说没事,我这里最冷都有十来度,空气清新,冬至都能穿短袖出门,怕啥呢。无所谓啦,然后两个癫子各种哈哈自嘲。
    其实在泰国几年,早就练就了一副乳胶心,对别人关于我们生活习性的不理解完全无感,毫不玻璃心——泰国离我家那么近,风俗都迥异不同,何况几千里以外的北方人呢?如果是在欧洲,早就不知道隔着多少个国家了。同在一个地球上,找到解决的平衡点就行,要不单一的生活多无聊啊。况且,说着不同语言的泰国人最后都包容了我们,同是说着普通话,又有什么不能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