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好的猎人往往以天真无辜小红帽的姿态出现
作者:小生杜书仁   红楼:开局世子,黛玉青梅竹马最新章节     
    但是搭讪也不能做的太明显,好的猎人往往以天真无辜小红帽的姿态出现。
    此时的水溶端得是一片纯良,好像大灰狼中的小羊羔一般。
    正好水溶也有正经事找林安。
    “林先生,我看了你这福苗的种痘方案,有一些疑惑和建议想和你讨论一二。”
    哦?
    林安从一堆药材里抬起头来。
    王爷在医学方面虽然没空闲深造,但是总有些奇思妙想,他也有些好奇,水溶这是又有什么鬼点子了!
    “林先生,我见了你过往的实验记录,还有未来的种痘方案,还是没脱离了往日种植人痘的窠臼。”
    水溶还有半句话没说出来,种起痘来总是和鼻孔过不去。
    水溶真的特别特别不喜欢捅鼻孔。
    “先生,您有没有想过,在手臂上划个小口,然后将痘苗放到人的胳膊上的这个小的创口里面,再把创口给缝合好。
    这样只接触皮肤,不接触口鼻,说不定痘苗的毒性就轻一些,病情也会微弱一些,也就不用担忧病了之后浑身都是痘疮,既痛苦还容易留疤。”
    人痘接种术——中国人最早种痘预防天花
    林安抚掌大赞:
    “这法子听起来可行,倒可以一试,这换了种痘的位置,倒是像水苗一样能减轻其中的毒性。”
    水溶又提议道:
    “不止如此,咱们上回既然已经试验过这牛痘和天花相类似,何以预防天花。
    这次种痘的人,再实验的时候,不如就还用牛痘。
    只要第二次接触牛痘病毒却没感染,就应当算是接种成功了。”
    张一针这几日都帮着林安还有宫里派来的那些太医、医官们做一些实验之前的准备工作,他刚刚一直竖着耳朵听着两人的对话。
    这会忍不住出言说道:
    “不错,百姓到底和死囚不一样,用这福苗来做二次感染的实验,比天花危险更小一些,而且这天花一旦泄露了,就是一场灾难。
    既然有法子降低风险,又何乐而不为呢?”
    水溶心中一喜,上钩了?
    水溶转过身,含笑点头道:
    “张先生果然医者仁心!”
    张一针摆了摆手:
    “比不得王爷您心怀百姓,若是这福苗成了,天底下的百姓都会感激王爷的。”
    水溶听了这话更是心花怒放,可以非常。
    看来这张神医对他的印象很是不错,估计这几日林先生没啥给他说好话。
    果然不愧是亲的老师,就是懂他的心意。
    “先生您过奖了,这都是陛下的功劳,若是没有陛下的吩咐,我也拉不起这摊子。
    大晟代代盛世康平,自然德披天下,邪祟不生,这天花虽有零星的,但已经许久没有爆发过了。”
    张一针笑着摇了摇头:
    “王爷太过谦了,我虽然信道,却知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尤其在疾病方面,靠着那虚无缥缈的可不成,纵然那些女眷都供奉什么痘疹娘娘,我却觉得从来都是人定胜天。
    与其靠着不知何时就会被收回去的神仙福泽,赌天花会不会爆发,不如研究出彻底治愈疾病的法子来。”
    这一番话听的水溶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很好,张神医这发言很道家。
    水溶正色起来,整了整衣袖,躬身一拜:
    “小王受教了,神医这才是仁心仁术、济世安民。”
    张一针也满心都是感动,他也去过不少高门大户,见过许多高官显爵,但是没有哪个和北静王一样谦逊和善,心怀苍生,又善于纳谏,怪不得外面的传言对北静王多有称赞。
    想来那传言还是保守了,北静王比想象中更好。
    “先生,除了这福苗,我这里还有一事,如今百姓愚昧,这不是我故意贬低或者瞧不起百姓。
    而是他们一生都先朝黄土背朝天,既不识字也没有多少见识,更别提知道一些医学的常识了。
    还有你看诊的价钱不便宜,许多百姓宁可靠着自己硬抗,也不舍得去一趟大医馆瞧病。
    其实许多病只要注意日常的生活习惯都是可以避免的,所以我有个想法,想要编一本通俗易懂带着插图的书,教导百姓知晓一些日常生活上的医学小常识。”
    张一针挑了挑眉,这话和他说干什么,要知道他成日里忙着给人看病,就算有空闲时间也是去官方的医馆给百姓免费义诊,连自己的医书着作都腾不出时间整理,若是北静王想要让他来编书,那恐怕就打错了主意了!
    对他来说,时间就是那干柴里的水,只会继续减少,没办法挤出来。
    水溶表情很是诚恳的说道:
    “那些铃医、巫医、产婆等等若是知道了这些基础的知识,也能减少许多庸医害人的事情。
    百姓遇到急病也能知道如何急救。
    除此之外,我对于医学方面也不止这一个设想。”
    水溶伸手示意张一针在院子里的石桌上坐下。
    “大晟大夫少,病患多,哪怕朝廷召集各地的名医每月在朝廷的官方的医学馆义诊,对百姓来说也是杯水车薪。
    所以我觉得大晟应该建立更加完善的医士培养制度,能够源源不断培养出大量的医生分配到各地。
    而不是只靠着从民间招募医生来坐馆。
    此外,也应该双管齐下的建立大夫分级的制度。
    比如,像张先生您这样医术高超的,应当专注一些疑难杂症,若是那些比较轻微的小疾也劳烦您,可以说是杀鸡用牛刀。
    不如,让普通的大夫去处理普通的疾病,您这样的神医去医治他们无法解决的疑难杂症,这种分级不局限于一个小小的医馆,而是建立在朝廷在各地的医学馆中。
    这样可以更好的整合资源,让更多的病人得到最适合的救治。”
    水溶抿了抿茶,入口微甘,带着一些草药的清香,只觉得整个人都清爽了许多。
    这药茶的味道他以前没喝过,很可能就是张一针的手笔。
    “先生,您学贯古今,但是其他学医的人没那个能力如同您这样对儿科、妇科、内科、外科、五官科无所不精。
    您说若是让他们专精一科,到时候病患专病专看,断了腿的就去看骨科,小孩子就去看儿科,这样会不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