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犹豫
作者:非有常非无常   大明道士天子,但是在永乐最新章节     
    九月末,下着雨。

    于谦走在乡野的小道上,注视着沟渠上涨的水,若有所思。

    这段时间的经历有些出乎意料,就像是古代的话本一般,自己被汉王世子相中,加入了军队,当时看到朱悟净拼上自己一切的眼神,心中受到感动,便同意了下来。

    现在回想,有些后悔。

    于谦也不是傻子,还是知道好恶的,虽然朱悟净说的很真诚,完全是一副为了沿海百姓的样子,但是这件事本质上,还是一场政治赌博。

    若是朱悟净能胜,则可以开海,可以打破祖训,甚至可以争夺皇位。

    若是失败,则会变成整个大明的笑话,之前所做的努力全部白费,汉王一脉再无翻继承大统的可能。

    “立嫡立长,这才是正道,我这样投身汉王真的好吗?”

    抬着头,任由雨水打在脸上。

    于谦忽然觉得朱悟净错了。

    他说于谦有一具法骨,是个刚正不阿的人,于谦却觉得不对,若是再让他选一次,他一定会婉言拒绝朱悟净的招募。

    抗击倭寇,开放海贸,这很好,真的很好。

    但是。

    让汉王一脉继承大统,这不好。

    自古以来,立嫡立长都是稳定之法,废长立幼都是取乱之法……可是太祖立了建文帝,不照样发生了燕王篡位的事情吗?

    这件事,到底是建文错了,还是燕王错了?

    于谦忧心忡忡,感到无比纠结。

    他的内心似是有一杆秤,所学的法理是砝码,秤盘上则是现在要做的事情,这杆秤不断摇动,始终难以保持平稳。

    怀揣着复杂的心思,在告别了家人之后,于谦再次进入了汉王军的营帐之内。

    雨点声大作,随着于谦合上帘子,这嘈杂的雨点声逐渐平复。

    于谦一怔,只因他的眼前,朱悟净和朱高煦神情严肃的对坐,周围还围着不少亲兵,都是朱高煦带来的将官。

    “于谦来了,我们刚好有些事情要商量。”

    朱悟净招了招手,示意于谦过来。

    朱高煦斜睥过去,眼中带着几分凶狠。

    于谦才走到堪舆图前,就听到朱悟净低沉的语声:“于谦,你在杭州府也住了不少时间,我有一事要问你。”

    于谦:“世子请说。”

    朱悟净:“最近几年的气候如何,可有水灾?”

    “世子说笑了,当今圣上……”

    “不要说什么天人感应,我们阐教不信这个,客观的现实,自然的运行是不会因为个人的意志而转移的。”朱悟净直接打断。

    于谦没好气地说道:“自永乐年来,每年都有水灾,世子难道不知道,至于湖广一带,水灾更是不少。”

    明代的各种灾难堪称历朝之最,二百七十六年,灾害之多,竟达一千零十一次,这是前所未有的记录。

    尤其是永乐年间,更是每年都会暴发一两场或大或小的灾害。

    根据朱悟净所知,明代的各种自然灾害类似一座金字塔形状,也就是先不断增长,直到顶峰,旋即开始下降,到了明代末期,自然灾害减少,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气温骤降。

    永乐朝很不幸,就在自然灾害增多的时间段。

    灾害之多,甚至让朱棣产生自我怀疑,是不是他篡夺皇位的罪行太大,这才导致他在位期间,各种灾害频发。

    以至于日后朱棣拒绝封禅的理由,就是大明的水灾不断。

    朱悟净微微颔首,旋即说道:“我们得到一个不太好的消息,简单点说,苏州、杭州、松江一带,这個秋冬或许要涨水。”

    于谦瞳孔震颤,表情变得严肃。

    朱高煦有些不耐烦,说道:“这里发水灾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咱们不是要去义乌招募士兵吗?水灾自然有朝廷赈灾,瞻壑你听我的,这事你别管!”

    这话响起,在场的众人表情各异。

    亲卫之中,有人的眉头锁起,有人事不关己,有人松了口气,还有人有所忧虑。

    见到这一幕,于谦也弄清楚了这里的气氛为何如此古怪。

    于谦沉吟片刻,旋即开口:“世子,我作为杭州府的人,自然是希望你们出手援助这里的百姓,但是作为你的幕僚,我不建议你插手这件事。”

    “这些年来水灾频发,朝廷已经有了完善赈灾方法,你们未必帮得上忙。”

    这话说的很委婉。

    于谦其实觉得朱悟净一群人,都是军队,封建时代的军队是什么样子,只能说懂的都懂。

    在水灾过后的地方,没有掳掠百姓,或是骚扰民众就算是好的了,至于抗洪救灾……更是不做指望。

    换言之,什么也不做,就是最大的帮助。

    此外,就如于谦所言,大明这些年自然灾害频发,各种小的饥荒、水灾数不胜数,朝廷已经有了完善的应对手段,甚至连后世小说中拿出来装逼的“以工代赈,建造水利工程”都实施过。

    而这也是朱棣厉害的地方,可以顶着这种气候环境打造出一个盛世。

    朱悟净微微颔首,基本赞同于谦的说法。

    见状,于谦续道:“我们所在的地方临近钱塘,有钱镠主持建造的捍海塘,以及其他水利堤坝,倒是不会影响我们,只是会影响今年的稻田收成。”

    南方的第二季水稻一般是立秋前后收割,若是此时发大水,今年的第二季度稻田的收成却是会受影响。

    朱悟净微微颔首,说道:“以往也有军户帮助抗洪,我这支军队也打算帮些忙,已经上奏皇爷爷,若是他允许,便在此地征兵,同时抗洪,争取时间让百姓将今年的稻子割了。”

    于谦:“以往这事都是太子监国处理,世子贸然插手,恐怕……”

    “这个你无需担心,我这位父王的心思路人皆知,何必遮遮掩掩。”朱悟净摆了摆手。

    朱高煦的脸色有些不好看。

    “这事咱不同意!”

    随着这样的话,朱高煦猛地站起身,高大的身躯似是高山般拔地而起,给人巨大压迫之感。

    “你不是要去义乌征兵吗?怎么可以因为区区的水灾而改变主意,咱为了这事可是准备了不知道多少,你要是变卦,咱不就白费心思了吗?”

    朱悟净皱起眉头,随口道:“去义乌征兵不是必要的,只是为了……嗯,大概是一种仪式感吧。”

    戚家军怎能没有义乌老兵?

    朱悟净也是怀着一种朝圣的心情前往的义乌的。

    “老爹你不愿耽搁,那我们就在杭州府征兵,一路北上,一边抗洪,一边招募士兵,等到了镇海卫,我们也差不多募齐兵了。”

    听到这里,朱高煦咂了咂嘴,还是有些不情不愿:“也行吧。”

    朱悟净微微颔首,努力回忆抗洪的知识,在心里谋划之后的训练。

    戚家军是明代最强的军队,根本的原因是整个军队的理念是领先于时代的,不仅仅是战术上,还有更深层的,都是完全不一样。

    戚家军比起封建军队,更像是近代军队。

    朱悟净练兵自然不打算照本宣科,而是打算结合近代的军事思想,着重培养士兵的纪律性、服从性和团结性……

    就用这场水灾来练兵吧。

    这样想着,朱高煦似是想到什么,如此问道:“对了,咱之前都忙的忘记了,瞻壑伱招募士兵的要求是什么,是要可以举起多少斤的石锁,还是要会简单的武艺,抑或是会认些字?”

    朱悟净回神,如此说道:“我不要城市的油滑之徒,只选乡野老实之人,不仅要求体格健壮,更要求胆气过人,其次这些人必须遵守纪律,能够严密的组织起来,节节相制,统一指挥,统一步伐,也就是和我们在京城筛选出的老兵一样。”

    说到这里,朱悟净似是想到什么,抬起眼帘,看向于谦,恰逢此时,于谦也看向了他。

    于谦道:“世子要求的人,矿工似乎很合适,可以去这里的矿场附近募兵。”

    朱悟净则是直截了当地问道:“那个挖石灰石的矿场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