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秦光远的建议
作者:张六阳   回到大明写小说最新章节     
    朱棣吃饭的档口,便直接漫不经心问道:“先别说朕的事,你难道就没有话要与朕说吗?”

    放走朱炆之事,秦光远着实是有必要当面与朱棣解释一下的。

    随即,秦光远起拜倒道:“臣有罪,不该放走朱炆,当初臣答应太祖不过是随口之事,可没成想最后差阳错之中真就如太祖所预料的那般了,臣放走朱炆是有对太祖信守承诺之意,却也是发自内心为陛下所着想,现在对外宣称朱炆放火**而死也是好事,可陛下抓了朱炆呢,最后又该如何处置?”

    朱棣冷哼一声,道:“你这倒是还为朕考虑了?此事先不提,那方孝孺和齐泰儿子之事你又如何解释?”

    朱棣能这般平心静气的询问秦光远,那便说明他心中不再有怒气了,秦光远也便轻松不少,笑嘻嘻的道:“陛下,此事臣其实也是为陛下所考虑的,臣是助陛下成就仁君之名啊!”

    朱棣啪的一声把筷子放置在了桌子上,道:“朕不稀罕,千古功过任由他们去评说好了。”

    朱棣这种回答,倒是让秦光远难以接下去,只能回道:“陛下,总的说来这两件事皆是臣的错,请陛下责罚!”

    秦光远虽是认错,却哪像是认错的态度,朱棣一笑问道:“依照大明律令,抗旨欺君该如何处置?”

    秦光远小心翼翼吐出了一个字,“斩?”

    随即,朱棣大喝一声,道:“来人。”

    一听秦光远立即急切的道:“陛下…臣错了,臣错了…”

    朱棣看了一眼惊慌的秦光远,又瞅了一眼门外的人,指了指桌案之上的残羹道:“把这些东西都收了下去!”

    听到朱棣这般吩咐之后,秦光远才算是松了一口气。

    伴君如伴虎,为了维护君权的威严,就是亲生儿子那都能杀了,何况是他秦光远了。

    在那些宫人把桌上的残羹剩饭的都收拾走之后,朱棣才冷着脸,道:“朕再问你一事,朱炆皇后和他长子在哪里?”

    朱炆活着,朱炆长子也活着,那对朱棣的皇位威胁着实是蛮大的。

    但在此事之上,秦光远真就是不知晓了,或许又是朱元璋把他们安排走了也说不准。

    秦光远只有如实回道:“臣不知,当初宫中那老太监找到臣之后,臣只是为朱炆安排了船离开,且朱炆在离开之时,边只带了两个小太监,那两小太监年纪应当在弱冠之年,可绝无可能是他二人牵扯上任何关系的,后来的奉天大火也是齐泰等人一手策划,跟随朱炆离开的那两个小太监,即便是有宫记录,却也是没有必要为他二人开托份的,他们在奉天之中安排三具尸,很有可能是知晓朱炆皇后和其长子究竟在何处的。”

    秦光远所能够分析出来的也就只有这些了。

    秦光远能想到这些,朱棣不见得想不到,在秦光远讲述完毕之后,又问道:“你可确定,你送走三人之中没有其后和长子?”

    秦光远斩钉截铁的回道:“绝无可能是他们二人的。”

    朱棣在房间中来回踱了几步,才道:“起来坐吧!”

    秦光远依言坐在了他才做过的椅子上,恭敬道:“谢陛下!”

    朱棣继而坐在了秦光远对面的椅子上,道:“朕若不是看在你在靖难之时也算有些功勋,就你所做之事,就是死上十次都不够!”

    朱棣这么说,那便说明,在此事之上,朱棣不再追究秦光远了。

    只要是朱棣能亲口说出此事过去的话,秦光远也不用时时想着把这些事与朱棣解释明白了。

    “谢陛下,谢陛下…臣往后定为陛下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朱棣摆摆手,道:“这种话朕听腻了,给朕来些实际的,这段时间,不少大臣聚集门生党羽妖言惑众,抨击永乐新朝,人人都想让朕做个圣明君主,你说说此事朕该怎么办?锦衣卫抓了一批又一批,越抓他们还越是猖獗了!”

    朱棣是雄才大略的主儿,但他现在还是缺乏一些仁君该有的手段,说白了,朱棣他此生对付的都是那些拿着刀剑的敌人,却从没有与那些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讨饭吃的文臣书生打过交道,在处事方法之上难免迂回程度不够高明。

    “陛下,杀人固然是解决目的最快速的方法,但却不是唯一之策,对待那些文臣要首先找准他们的弱点才行。”

    秦光远缓缓继续说道:“那些文臣家中大都小有薄财,这便使得四肢不勤,五谷不分,整叫嚣着民以食为天,可他们可曾种下过一粒粮食,不知人间疾苦以为死是最难为之事,那些人叫嚣的厉害的话,可直接免去其职,赶出朝廷去,如此,他们仍旧会觉着他们此举是对的,回乡之后必还会纠结门生宣扬一些有损陛下之事,如此也不必着急,陛下可遣官府没收其田产,若是没有田产者,可强迫其劳作,疏通河道,坚固城池,这都是能做之事。

    在此期间,若有帮助者,放水者,一旦查获,将同等带之,每累成狗,又整为柴米油盐心,那还有心思去想其他。

    读书人多,善待读书人,提升读书人待遇固然是历朝历代中盛世所表现,可空谈误国啊,这些读书人若是每只懂唱高调,不知埋头做些实际之事,国家又何谈进强大。

    当然如此做所面临压力也是颇大的,历朝历代皆给予读书人一些便利,这便养成了那些人的自傲心理,猛然之间让那些读书人与普通民夫一道劳作,自是难以接受,对此反驳之人也颇多。

    但只要是能够施行下去,那些人经过劳作之后便更能体会百姓疾苦,也更能够做个好官,百姓苦不是一句口头之上的空话的。

    这样既算对那些大臣的处罚,也算是对大明的一种变革,若所有官员在施行政令之时能设处地为各行各业百姓考虑,从中衡量出有利于多数之人的政令从而实施,那大明将会是怎样一种祥和之氛围。”

    秦光远的这个建议,可比直接杀了那些非议之人要难上太多了。

    朱棣听了秦光远意见之后也未多言,秦光远接着又道:“陛下在处置这些事之前,还得是要把各州府的问题解决了才行,需把州府掌握之后才能放那些非议大臣离开。

    不然,把那些人放归回乡,与当地州府沆瀣一气的话,必会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臣建议,派遣朝中那些不被朱炆重用,且又有真才实学之人与燕军部将一道组成京察司带着陛下旨意或明察或暗访,去调查那些官员对新朝的看法,之后回过便再对朝中那些持有非议大臣处置,这样才能保证内外皆掌握在朝廷手中。

    至于这段子,朝中有大臣非议直接遣锦衣卫抓了就是,若是诏狱放不下,那便直接投入到三司乃至是五成兵马司的衙门去,只要内阁的那几人不动,即便是所有朝臣皆被抓了,朝廷正常运转必然不会有所差池的。”

    秦光远所提这个建议够宏大,也算是比较稳妥之策了。

    朱棣皱眉想了良久之后,才道:“你此法倒是算是稳妥之策了!”

    秦光远一笑道:“谢陛下夸奖,这段时间,锦衣卫抓那些非议之人严一些,要让所有人知晓,陛下是准备把那些人置于死地了,不然,非议之人只会是越来越多,百姓必会受气蛊惑,这个时候让他们以为他们死定了,到时候一旦放了他们,不止是他们所没想到之事,就是百姓也不会想到如此结局,仁君之名陛下便开了第一步,经此被革之人,有一大半回乡之后不会再起妖言惑众之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