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同下江南
作者:菜加鱼   穿成相府嫡女,靠空间风生水起最新章节     
    厅中一华服客人,路过时被甄大富碰了一下,一脚踹向他。
    甄大富倒退几步,栽到地上,忙爬起躬身道歉。华服客人又是一脚踹出,然后拂袖而去。
    甄大富眼皮沉重,眉头紧锁,迈着蹒跚的脚步,像个破落乞丐,为自己的不幸哭诉。
    “甄家败了,甄家主急火攻心病故,他日子不好过。”姒文命也看见了甄大富,递与余小乔茶水,悠悠道。
    余小乔蹙着眉心,“谁下的手?甄家招谁了?”
    “甄家是太子钱袋,皇权之争暗流涌动、纷繁陆离,苍凉繁华一转瞬。”李凌琰眸中尽是哀叹。
    余小乔夹了块回锅肉到李凌琰碗中,“我们陪你,纵是万丈深渊、刀山火海,亦不孤单!”
    “姑奶奶您饶了我,万丈深渊、刀山火海咱不去,还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得好!”李凌琰拱手笑道。
    姒文命夹了一筷菜,到余小乔菜碟中。
    余小乔正美滋滋吃着,眼角余光扫到个熟悉身影,抬头一看。
    竟是余小墨!
    “你怎么来了?我们又不是去玩,很危险的。再说,姿容堂怎么办?快回去!”余小乔厉声喝道。
    余小墨扯了扯唇角,坐到桌案前,倒了口水,夹起饭菜,吃起来。
    “我说你呢——余小墨!耳里塞棉花啦?”余小乔拍了下桌子,瞪眼道。
    余小墨仰起头、扯出一脸无辜的笑,“余家可不能出一圈小猪仔儿,四株牡丹花。”
    说完,缩回脑袋,埋头吃饭。
    姒文命淡然一笑,李凌琰奇道:“什么猪仔儿,牡丹花?”
    “老爷不同意姐姐下江南,说‘女儿若没了,要那万年松、千里马何用?’姐姐就说余家要出一圈小猪仔儿,四株牡丹花了……”余小墨将昨晚不小心听墙根的话,一板一眼重复道。
    众人哈哈大笑。
    姒文命宠溺一笑,李凌琰笑着笑着,眼底水光渐起,深望余小乔。
    余小乔有些尴尬,凑近余小墨,低声道:“那姿容堂怎么办?”
    “我已安排妥,不会出乱子。放心姐,我定为你的富婆梦负责!”余小墨夹了筷肉放嘴里,一脸认真道。
    余小乔手指戳了下他的头,狠狠瞪了一眼,然后认命般地继续吃饭,还不忘往余小墨碗里,夹了几筷子肉。
    余小墨咧嘴一笑,开吃起来。
    临走时,甄大富似认出几人,忙遮面躲开。
    余小墨欲递与他些银两,余小乔摇头制止。
    给他留一丝尊严吧!
    几日后,进入江南地界。
    一条偌大乌篷船逆流而上,甲板上站着几个精壮汉子。
    丹朱、青锋站船头,梅若星与梅若海在船尾。
    虽说江都是重灾区,但整个江南都或轻或重遭了水患。
    入眼,尽是凄凉。
    很多房屋倒塌,废墟处处可见,杂草繁茂生长,散乱着砖石、木材和碎片……一片萧瑟。
    河风吹来,几个汉子青色长衫猎猎飘起,腰牌露出。
    金色腰牌上,赫然镌着“大内”二字。
    “就到了,再转两道弯就到江都县城了!”站在最前面的汉子脱口说道。
    后面的汉子问:“丹哥,是不是禀报一下两位爷?”
    丹朱走至舱边,向里面禀报:“禀二位主子,眼下在佘村地界,前面就是江都县城了。”
    舱内传来李凌琰的声音:“先靠岸,天快黑时再走。”
    丹朱应了声“是”,向后面摇船的船工挥了挥手臂,大船向岸边驶去。
    江都县佘村,亦到处断壁残垣,满目萧瑟。
    远远瞧着,残堤上躺着一个人,走近后发现人未死,却气息奄奄,仅剩一口气吊着。
    应是被冲到岸上的,乱发盖脸,只能确定是名女子,满身尽是泥土。
    透过污泥,余小乔发现女子衣服是绸料的。
    梅若海与青锋将她抬进船舱,并让梅若星把脉、开药,留下照看。
    姒文命等人下船沿路查看灾情,一群群欲逃离江都的难民,甭说木筏,就是大点儿木盆,都抢得头破血流,甚至横死。
    路上尽是无家可归的人,二三成堆,三五成群地坐着、躺着、乞讨着……
    开始,他们还施舍一些钱粮,后来都不敢了,不是被轰然围住、一抢而上,就是为一个馒头争得你死我活……
    看情形,不但修河工款被贪没,就连赈灾银两也被层层盘剥,入百姓口袋者甚少,甚至没有。
    “东街口要砍人了。”人群中有人高声喊道。
    “全是普通百姓,只因抢了前几日官车上掉下的粮食,哎!这年头,官比匪横!没活头儿了。”一个满脸褶子、面色土黄的老汉哀哀叹着。
    “县城大牢都满了,县老爷专程跑这佘村监斩,说什么现地惩恶,杀鸡示猴。狗屁!人事不干,砍头比谁都带劲儿。”
    一满脸络腮胡子的中年大汉,啐了口唾沫,骂咧咧道。
    李凌琰与姒文命递了个眼神,跟着人群向法场走去。余小乔一身男装,与余小墨等人,跟在后面。
    一阵鼓擂过,齐刷刷两队兵卒列开两路。
    顾远章在两名师爷簇拥下,官威凛凛地走上临时搭建的法场台子。
    随着他一声:“提人犯”,执事官大声重复一声:“提人犯!”
    十几根断头桩赫然矗立法场上。兵卒们荷枪执戟,肃然立于两旁。
    威风凛凛!
    围观人群里三层外三层,如集市般热闹。
    押解犯人的囚车,于净街衙役高声喝喊声中,一辆接一辆鱼贯而入,每辆车上都捆着两或三个人,皆五花大绑,嘴被堵着。
    随着几声鞭炮响,衙役们威武霸气地驱散人群。
    几辆囚车,一路烟尘驶进法场。
    衙役们俩人押一个,将犯人们架下囚车,连拉带拖至断头桩前。
    一时间,号角齐鸣。
    十几名袒胸露背的刽子手,各自从公案上端起一大海碗酒,含住一大口,往鬼头刀上一喷。
    看客们或愁容哀惜,或喊冤求情,或轰然喝彩,或麻木呆看……
    顾远章在两位师爷陪同下,登上监斩台,振衣落座。
    司刑官跨前一步,“人犯已齐,请大人示下。”
    顾远章瞥了一眼,目光颇有深意地在一少年身上略停,朗声问道:“可验明正身?”
    司刑官唇角勾了勾,眯缝着眼睛,意有所指道:“查验无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