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忆往昔不堪
作者:东峪山下客   卸甲将军寡妇妻最新章节     
    “是啊!”张申氏连连点头,她到底心细,怕张知劲不好意思,忙劝道:
    “都是一家人,跟你叔伯还用见外?没啥可顾忌的,该怎么说就这么说。”
    闻听几位长辈之言,张知劲深受鼓舞。
    他本来就想说的,毕竟事情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只是因为顾忌着亲口说道亲娘的不是,到底不好,这才犹豫。
    如今连这点犹豫也没有了。
    故事再往下说。
    却说张家嗣成亲后,日子过得并不好。这倒不怨他,追根究底反而多半怪常嬷嬷。
    ——与清雪一样,常奶娘也是外面买来的。
    乡下苦得吃不起饭的穷丫头,陡然间被卖进了常家,就如同乞丐偶然间进了皇宫大院一样。
    不仅不感伤没了自有之身,她当时反而被迷花了眼。
    心中暗暗发誓,这辈子打死也不离开常家。
    想要不离开,只有两种路走。
    一是将来嫁给同为下人的男子,以后再做个管事婆子,跟着主人威风八面,出外也是一号人物。
    二是给某个男主子做姨娘,将来生个一儿半女的。
    因为生的儿女也是正经主子,等她老来了也有靠山。
    至于到底选那个,这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常奶娘为了心中的大志,那些年是真没少使劲,眼看都做了主母身边的大丫头,快熬出头儿了。
    哪知结果却因太显眼了,就被主母当了替罪羊了呢。
    当时她真感觉天都塌下来了。
    她是不敢也不能对主子们起怨恨,可对张家嗣——本就看不上,如今不情愿下更是没顾忌。
    ……开始成亲一年,两人还勉强算是夫妻。
    等生了张知劲后,恰好常五小姐也出生了。
    她就丢下刚出生的儿子去做常五小姐的奶娘了。
    ——说起来常五小姐是嫡孙女,按理来说在常家本该十分尊贵。
    事实上,刚开始也确实如此。
    早在她还没出生时,身份恰当又有门路的家生子儿,便早早的抢着要做她的奶娘。
    其他丫头婆子也早早的备上了。
    结果先因为她一胎所出的弟弟,出生即夭折了。后来她出生后,家里又发生了一连串不好的事情。
    ——尤其常老爷子,就是在她出生第三天去世的。
    这可是常家的‘定海神针’,对常家的影响太大了,谁能看着她过眼?
    长眼人都看得出来,她不得家里喜欢,以后能落到什么好?
    这里明摆着是个冷灶啊。
    那些家生子儿都是几辈子在常家混的老人儿,就算不聪明,看的多也看懂事儿啦。
    谁不是跟红顶白、捧高踩低的?自然都想着法儿撤了,毕竟又不是没门路。
    因此,这才便宜了常嬷嬷。
    只苦了张知劲父子。
    若如此还没什么,在外面见得多看得多,张家嗣也不想为这点事计较。
    大不了他只当没娶妻。
    至于儿子?
    破费点,在外租一个妇人照料也不是不行。
    可惜常奶娘并不想放过他们父子。
    ——因为常五小姐的不受宠,下人们当然多有怠慢。
    常奶娘对常五小姐十分尽力,再则主辱奴卑一损俱损,自然看不得这些。
    怎么办?
    她竟不惜从家中偷拿张家嗣赚的钱,用来贿赂各路管事。
    毕竟为了让小主子过得好,想不花钱不可能。
    但她又不想拿小主子的私房,毕竟她还想将来好跟小主子表功呢。
    为此,连张知劲从会走路起,因着张家嗣经常被主家安排着出门,不能再管他。
    结果就被常奶娘仗着亲娘的身份,安排着要陪那些管事的儿女们一块儿玩儿。
    他们本就不是一路人——管事的儿女以后多半还是奴仆。
    虽然背靠大树好乘凉,但身份始终低人一等。
    张知劲却因为张家嗣并非卖身为奴,便高了他们一等,是良民,能读书做官。
    如此区别,自然显的张知劲不合群,也少不了被某些不服气的人欺负。
    虽然张知劲仗着父亲教的功夫,暗地里给自己报仇了。但心里的不痛快,又岂是说的完的?
    当然,有人会说:人嘛?小时候就应该受点儿委屈,将来才好先苦后甜。
    如果这还不算啥的话,张家嗣的去世就实在太委屈了。
    说起来,张家嗣死的实在是太怨,也太憋屈。
    ——常家大老爷骑术不好,还非爱打猎。
    那一日在郊外避暑时,听山庄的管事说山上有虎。
    兴头上来,便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然后,老虎真来了。
    起头打猎的他没事,张家嗣反倒受了鱼池之殃,被惊慌失措的常家大老爷推入虎口。
    ——本该打虎的人反被老虎狠狠地抓咬了。
    最后,老虎终于被打死了。张家嗣也因为伤太重,挣扎着拖了两三天,到底去了。
    为了掩饰自己的不当,省得丢面子。常家大老爷不仅不厚赏有功之人,暗里还示意家下——明着借口常奶娘守孝,暗里却是将她赶出了常家。
    并不死心的常奶娘,这才携子无奈扶灵回乡。
    后来,要不是那些从常家出去的,跟张家嗣混的不错的兄弟找来,常家怕那些人对常家以牙还牙,他们还回不去常家。
    也因此,为了‘化干戈为玉帛’,常奶娘又硬仗着母亲的身份,又为他结下了张常姻缘。
    有件事张知劲一直憋在心里,如今更张不了口。
    ——当年,扶灵回乡后,常奶娘怕他大伯等知道,他父亲的好兄弟混出头儿了。
    又唯恐他们知道,父亲去世的真相,或跟着他们沾光,或依仗那些好兄弟,与常家拼个你死我活。
    也怕张知劲不想回常家。
    便私下假称,他叔伯(张家元等)有人对她有非分之想、非礼之举。
    也怪张知劲当时太年幼无知,还对常奶娘抱有母子之情。对几位叔伯又因为相处的时间太短,不是很了解,慌忙间自然上当了。
    ……
    张知劲成亲后,比他父亲还不如。
    最起码,常奶娘总是跟他父亲做了一段儿正经夫妻,生了张知劲。
    可常五小姐呢?
    常奶娘嫁给他父亲都觉得不甘愿,觉得下嫁了。常五小姐还不得更委屈?
    再加上有常奶娘这既是奶娘,又是婆婆的常奶娘撑腰。
    ——往往张知劲还没开口说常五小姐一句重话,常奶娘就跳出来将他好一顿骂。
    ……
    这一段姻缘对张知劲来说,真是一言难尽。
    说起来,他因章德太子薨逝,被贬为庶民。但也因此,俩人儿终于和离。
    让他也不知道,他到底该哭还是该笑。
    ……
    张知劲难得惆怅了片刻。
    常家再不好,他到底是在那儿长大的,哪能没有一点儿感情。
    可惜,常家自老太爷逝世后真是败落了。
    为了给某些人交投名状,竟前脚刚与他和离,后脚就对他下杀手。
    一点儿也没有以前常家引以为傲的气节和傲骨。
    还有常奶娘,今儿先是假传消息,引他到县城百味楼见面。
    被拆穿后,却以母子俩长时间没见面,吃一顿团圆饭为由,实际上却暗行下毒之举。
    要不是他几次被害,素来小心谨慎惯了,且随身携带着解毒丸药,他今儿可能真要交待在那里了。
    后来,常奶娘还不死心,想方设法的引人来看了一出抓奸的戏码……
    “毒妇!”
    前面儿说了,二伯张家次最疼子嗣,一听完张知劲的话,当即就咬牙切齿的开骂。
    “老四咋回事儿?也不知道,他长那脑袋是干什么吃的?看着人高马大的,偏偏办的事儿……
    不该硬的时候倒硬。该硬的时候,心肠倒软。
    被人塞了这么一个搅家不闲的毒妇,换旁人早就该休了。
    就是不行,那双手脚是干啥的?练那么多武是干啥的?不能打她?就每天给她一拳,打也得把她打服了。
    偏他到死还留着这个祸害。
    膈应人不说,好好的子孙都被她给祸害了……”
    张家元、张家善就比他沉得住气。他们在外面儿经的事儿多,想的也多。
    暗暗揣测了张知劲目的,虽然明知张知劲有私心,可亲疏远近,他们还是分得清的。
    张家元便当场给了准话:
    “你放心!你娘,不找来还罢了;找来了,自有我们这些人去对付。我还就不信了,在咱们的地盘儿上,还能让她一个外人把你给欺负了。”
    张家善点点头,以示赞同。
    “明儿,你什么话都别说。一切都有我们这些叔伯呢。”
    张老五就没想那么多了。
    他只有一个想法,终于有人儿比张杨氏更不如了。
    ——说实话,他这一两年,因为张杨氏丢了多少人?
    可如今一对比,张杨氏再不好,可她那一片爱子之心总比常嬷嬷多。
    就算私下里,她快把家里的东西全搬去娘家。
    但至少,杨家也是她的骨肉血亲,总没便宜了外人。
    ……
    张知劲大受感动。
    他为什么非得把这一切说出来。
    一来是常奶娘越来越过分,再没一个压得住的她的人,还不知道她以后会干出什么事儿来。
    二来,他很快就会再娶妻。
    他自己凑合着也就过去了。可总不能以后还让媳妇儿孩子也白白受委屈吧?
    人家又不欠你的,凭啥要让人家跟着你受苦?
    当然,一家人就该同甘共苦。可明明这事儿可以避免的嘛?
    而能压制住常奶娘,除了几位同辈的叔伯,他也找不出别的人儿了。
    ——毕竟这是一个宗族大如法时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