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又见硝烟起
作者:东峪山下客   卸甲将军寡妇妻最新章节     
    “不行!俺不同意!”
    忽然一个恍若打雷的声音在众人耳边响起。
    这声音的主人众人太熟悉了——不回头只听话音就知道,除了张薛氏没别人。
    果然,随着来人映入眼前,的确是张裴氏。
    原本她的确已经回自己屋子里去了。但是一坐下来,她越想越气,越想越不甘心,便又返回来打算闹腾。
    结果就听到了这么‘感人肺腑’的一出。
    张薛氏气的差点儿倒仰。
    她一边儿暗自庆幸:
    “幸亏来得及呀,差点误了大事。”
    一边自然慌忙阻拦。
    看到她,本家好几个人不禁皱皱眉头。
    如今,昨天留下来的几个人:除了二老太爷父子俩,其他的都回去休息了。
    不过没留下来的张家善、张五老五等人也来齐了。
    张知茂上前一步想拦着她——事到如今,他心里十分清楚已然事不可为。
    古人常说,‘大丈夫何患无妻’。
    他自认不是没骨气的人,也不是娶不上媳妇儿的人。
    那他又何必让母亲做出一番,死皮赖脸、丢人败兴的作态,让别人亲眼看自家笑话?
    刘二女心里急得团团转,但这会儿不管怎么安资排辈,还轮不上她说话。
    就算说了,帮不上忙不说。说不的,还会挨一顿教训,何必呢?
    六老太爷原本已经很虚弱了,被张薛氏这么一声吓到,仿佛吃了仙丹一样,竟然猛的的一下坐起来了,就连脸色都仿佛红润了许多。
    他几乎是吼:
    “你住口!这里哪轮得到你说话?我还没死呢,这个家我说了算。你给我滚出去!”
    说完,他大口大口的喘着气儿。
    对他这种毕生追求‘泰山压顶而面不改色’境界的人来说,这是难得的失态了。
    二老太爷急了,恨恨地盯着张薛氏,又回头瞧瞧六老太爷,拄着拐杖的手都在不住地哆嗦。
    山大伯在旁边儿小心的护着他。
    张家善等本家人赶紧围到六老太爷身边儿。有拍背的,有劝说他消消气的……
    一时间,床前床后乱成一团又井然有序。
    张薛氏却像没有看到眼前的一幕一样,几乎是话音刚落,她的反驳已到了:
    “俺凭啥要滚?这是俺家,知茂是俺亲儿子!
    自古以来,婚姻都讲究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今他爹不在了,合该俺全然做主才行。
    你说的——俺不认!”
    “你!”
    二老太爷被噎住了,气的双手握着拐杖直捣地。
    其他人也多不可思议的看着张薛氏,这可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
    她就不怕当场气死了六老太爷?
    要知道她可是刚刚犯下忤逆不孝的大罪,这得多疯狂才会不怕罪加一等?
    还是当着他们这么多人的面儿。
    难道他们都是死的不成?
    是不是他们这些本家人太好说话了,她张薛氏才敢如此?
    六老太爷闭了闭眼,再睁开。他早知道的,不是吗?
    这是最后一遭了,以后他也看不见了,他可千万不要前功尽弃。
    他尽力说服了自己许久,放朗声道:
    “你说的没错。但你忘了一点——我还没死呢。
    只要我在一日,以我的身份,我就能压得你死死的!
    你不是要跟我讲道理,讲规矩?那好,我也不跟你说外道话。
    你说,就凭你如今忤逆不孝,就凭你这么多年的所作所为,我代子休了你不为过吧?
    你也别说冤枉的话。你冤枉,我比你还冤呢。
    要是当年我能早点儿决断的话,何至于如今子离家破?何至于我也到了颐养天年的时候,落的如此下场?
    你说如果你被休了,你还有什么脸摆父母的架子?
    如此,这是不是就没有父母之言了?这家里是不是我就能全然做主了?”
    张薛氏愣住了。
    她看出来六老太爷不像说假话。
    轰隆——
    这真是忽然间天上掉下个大雷,正好落在了她头上,把她炸的心惊胆颤,头脑发昏。
    她不住地往后退,仿佛这样自己就能躲掉一下。嘴里更是喃喃自语。怎么都不可置信:
    “不行,不行,你不能休我。我有功,我对张家有功。我有儿子……”
    “那又如何?宋雪琴比你还有功呢。”六老太爷说话的语气冷冷淡淡,但他的意思却足以致命。
    宋雪琴是谁?
    谁都不是,就是村里的一个弃妇。
    别人可能还不知道,但五姓村的人绝对对她如雷贯耳,家喻户晓。
    为什么?
    因为她是五姓村建成以来,唯一一个生了五个儿子,没有大罪行,还被休的女人。
    众所周知,这年头儿,老百姓生活的困苦啊。
    所以,好不容易娶一个媳妇儿,虽说不会供起来,但也没几家奢侈的休弃了的。
    何况,人家来你家生儿育女的。你就是不看在她的面子上,也不能不顾及你的儿女的面子吧?
    偏偏宋学琴就是被休了。
    她前夫家大抵明面上给了理由。可谁不知道,这不过是为了让她腾位置泼的脏水罢了。
    实际情况差不多却是人尽皆知。
    ——据说,宋雪琴有个邻居好姐妹。与她是同一年嫁过来的,两人还同岁。
    可结婚后:宋学琴接连生了五个儿子,就是公公婆婆都得给她几分面子。
    反而那个好姐妹拼死拼活的,却也只生了两个闺女。母女三个过得苦不说,后来两个闺女也被祖母卖了。
    两人的命运真可谓是天差地别。
    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话,真不是说假的。
    许多年后,彼此的孩子长大了。
    那个好姐妹的被卖的一个闺女,竟然被一个贵人看中做了宠妾。
    德不配位是要出事儿的。
    这不,那宠妾不仅在夫家得志便猖狂,拼命地对付那些看不顺眼的人。
    还将手伸到娘家。
    想到这么多年受的苦,她就恨不得娘家全没了。
    可话又说回来了,那到底是她的娘家。
    她总不能没根儿吧。
    只是她心里那口气儿还得出啊。
    宋学琴就这样跃入她眼前。
    谁让你生了那么多儿子?谁让你过得好了衬的她们过得不好的?
    宋学琴夫家最多就是个平头百姓,一听贵人家的嬷嬷要二嫁到他家。不管是不敢违抗也罢,还是见财起意也罢,反正结果就是她被休了。
    张薛氏忍不住想起她听到的,宋雪晴回娘后发生的事儿。
    人都同情弱小。
    她刚回来时,周围人还很和善。儿子中,有良心的还会偷偷来看她。娘家人也任她住在家里。
    但落井下石也是人的天性。
    有些人就会想‘无风不起浪’‘苍蝇不叮没缝儿的蛋’,你要是没做没脸的事儿,人家为什么要给你找这个理由?
    毕竟要休人理由那么多,何必非得那一个?
    这些话一传出来,没过多久,以前还很和善的人,就仿佛变了一张脸。
    儿子们也不来看她了。
    还有很多不认识的人,把她当成了一个稀罕物一样——成群结队的去看她。
    她娘家亲人忍无可忍,烦不胜烦,最后……
    张薛氏不由自主的打了好几个寒颤,全身都凉透了。
    她脸色灰败,心里暗暗发誓:
    “她绝对不会容许自己落到那步田地。”
    六老太爷就像没看到她的脸色一样,快刀斩乱麻——该说的继续说。
    “你什么话都不用说了,我不想听。
    现在,我只给你两条路。
    一,如你所愿,四丫不用走了,休了你。
    二。放四丫离开,你的事儿,既往不咎。”
    高土牛急了,他可不愿意闺女留下来。
    还不等他开口说话,张知茂斩钉截铁的先代替母亲做了选择:
    “爷,你不用为难俺娘了。我们选后一个。”
    妻子没了可以再娶,娘却只有一个。
    他早就发誓:虽然说这辈子不能为娘讨一个诰封,但是做一个千百顺的孝子他还是能说到做到的。
    张薛氏不由自主的松了一口气。
    被休后就不是张知茂他们的娘了,至少名分上不是。
    既如此,张家她是不能住了,只能回娘家。
    可他爹娘早就去世了,哥哥嫂嫂到底隔了一层。能收留她,给她一席之地,都是看在骨肉亲情的份儿上。
    至于其他的,想都别想。
    两个儿子,她不相信他们是白眼狼,他们一定看不得她受苦。
    只是,再好能与住在家里,儿孙环绕、想吃就吃、想穿就穿比?
    何况,他们频繁的去看她,本家人都不会愿意。
    再说,人都是有野心的。陈氏的确是他的外甥女,她们婆媳俩的关系也挺不错。但当有一天她能自己当家做主呢?她还会愿意认她这个婆婆?不挑拨离间就不错了。
    张薛氏还是有点不甘心,但她也不傻。识时务者为俊杰的道理她懂。她真没有必要为了高四丫这个老鼠打破她这个玉瓶儿。
    因而,对张知茂的话她不置可否。
    眼见事情要成了!
    大部分人见此,都松了一口气。
    “大伯娘,你别走!”
    忽而,一个小炮仗冲了进来,抱住高四丫的腿就哭诉。
    高四丫刚觉得心里感动——她也不算做人太失败,这个家里还是有人记得她的。
    小炮仗下一句儿已来了:
    “你吃了俺们家那么多饭。你要赔,不然就别走。”
    众人都楞了。
    片刻,定睛一看,这小炮仗不是别人,却是张知劲和陈氏的大儿子,小名儿叫大蛋儿的。
    六老太爷气得眼都红了,呵斥:
    “陈氏!还不把大蛋儿抱走!你怎么看的孩子?谁让他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