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曹公的风采【求追读】
作者:老告   神话三国之魏武枭雄最新章节     
    下午的阳光从窗外斜照进来。
    虞倾侧卧榻上,在宫里的担惊受怕,出宫后才有些放松下来。
    数月的提心吊胆,加上昨晚没睡,这时候睡得香甜无比。
    她将发髻打散,乌亮的发丝垂在枕上,双腿叠放,裙下探出裸着的脚丫,白净细嫩,只手可握。
    阳光被窗棂过滤后落在她脸上,显得很柔和,睫毛浓密而挺翘。
    凑上来的寅,打断了曹操的瞩目。
    幼虎欢快的靠到他身边,用脑袋蹭了蹭曹操的腿。
    曹操带着它往外走,开门关门的微响,让虞倾翻了个身,继续睡。
    出门喂过虎,曹操来到书房,看了下外挂词条。
    家里招募的乡勇青壮,以惊人的速度在攀升。
    昨天看还是三百多人,眼下已过了七百,仍在快速增长。
    ————
    谯县。
    得知有人舍粥,在城门外开粥棚,附近的流民蜂拥而至。
    粥棚前的人群,一眼看不到队尾,人越聚越多。
    王朝末年,天灾人祸,升斗小民的日子苦不堪言。
    四年前,中平元年,朝中内斗不休,宦官与外戚争权。外有黄巾军揭竿而起。各地天灾层出,先是规模惊人的瘟疫,四月天时的冰雹。七月,洪水、蝗虫肆虐。
    人在洛阳,情况还好一些。
    一旦离开洛阳,洪水暴涨的河里,饿死,淹死的尸体,不计其数。
    总有人说黄河里有阴兵过世,就是因为灾荒年,无数尸体在河面上漂浮而过。
    从那时候传下来的说法。
    曹操后来写的蒿里行中,有两句词: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各地灾荒时,刘备就曾趁势而起,看准机会,召集流民,乡勇,征缴黄巾军,从者云集。
    天下处处都陷入慌乱当中,随后数年,天灾人祸愈演愈烈。
    民间传言说王朝的气数尽了,即将天翻地覆。
    各地流民数不胜数,到处挖野菜,用树皮炖煮稍许粥米充饥。
    有的流民饿极了,土块,死人都吃。
    曹嵩在谯县舍粥,周边郡县的流民皆闻声而至,用尽最后的力气,来争这一口粥。
    有人来到粥棚附近,身上浮肿,眼睛里冒出来的却是饿狼般绿油油的光芒。
    要不是曹家势大,粥棚附近维持秩序的护卫如狼似虎。
    必有人冲上来争抢,酿成惨祸。
    曹嵩到现场看过,才发现自己之前的顾虑,有些多余了。
    聚集流民舍粥,别说他之前走动过,就算不打招呼,也根本不会有人多管闲事,因为流民太多了。
    根本管不过来。
    有人舍粥,周边各郡县的官吏,只会庆幸,引走了一批流民。
    短短几天时间,聚集的民众之多,让曹嵩都一阵阵心惊。
    从中筛选青壮,加入曹家,对这些流民来说,无疑是有了活命的机会。
    别说要钱,一天只要供一顿粥饭,就有人卖命。
    老病,饥弱者没被曹家看中,带领全家在粥棚旁常跪不起,只为求一条活路。
    这些人里,年轻的,等吃上几顿饱饭,调整些时日,身体就能慢慢恢复,成为上好的兵员。
    因为饿过,只要给他们饭吃,这些人敢和任何人拼命,守护他们拥有的东西。
    当然,包藏祸心的也不会少。
    不过曹家的势力,谁敢挑事就是找死。
    我儿说的对,稍许施恩,短期就能聚集大量人手。
    曹嵩看了看送到自己手里的记录。
    他一共开了十三处粥棚。
    两天不到,筛选合格的青壮,突破千人。
    曹嵩经历过朝中的勾心斗角,做事力求稳妥。
    他计算了下,感觉招募三千人分散在各家族亲当中,不会出问题,也不至于太显眼。
    但再多就不能通过舍粥来招了,要暗中进行。
    曹嵩负手站在县城的城墙上,眺望城外粥棚附近的流民。
    有人甚至是爬过来的。
    他此时才更清楚的感受到曹操写给他的信里,说给流民一块能休养生息的地方,让他们从事生产,他们愿意把命给你,是什么意思。
    曹操在信里,用了一个词叫民心凝聚力。
    曹嵩眼下也明白过来。
    休养生息之地……我儿好算计,曹嵩往北看去。
    曹操让他以谯县为中心,进行前期发展,但后续要往北延伸。
    在洛阳。
    曹操通过飞涨的词条提示,也对招募流民的速度,感到意外。
    词条上的数字,不断攀升。
    到这天傍晚,曹氏在谯县招募的数字,突破一千二百人。
    换算一下,招募的都是青壮。
    如果各年龄段都算上,仅谯县一地,流民至少得三四万人。
    汉末一个大县,也就几万人。
    按招募流民的速度算,就知道天下动荡已到了什么程度。
    有的地方,数十里地,荒草都找不到一根,全被人挖空吃了。
    地里无耕作,到处是流民,恶性循环。
    每天死去的人,是太平盛世时,根本难以想象的。
    “这天下烂到根子里了,就像整年不下雨的旱季,一点火星就能变成大火,焚烧整个天下。”
    曹操扭头看向窗外。
    今年入夏以来,老天爷还算客气,没有大旱,洪水,否则会更糟。
    他过来这些时日,许是受历史的影响,半数心思都用来对付董卓。
    这时蓦然有一个念头变得清晰起来。
    他穿越一次,最该做的是让这乱世早些结束,让中原大地回归安定,完整而强大。
    这是大目标,大前提。
    如果有明君,他曹操愿做治世之能臣,如果没有,他就是乱世之枭雄,生为霸主,当仁不让。
    汉都烂到这個程度了,老说要光复汉室,光复个屁。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整个天下都是汉人的,谁得了天下都是在光复汉室。
    非得姓刘才叫汉室正统?
    曹操双目炯炯。
    昨晚再次宫变,早上的时候,太后坐立不安,少帝刘辩脸色惨白,召见曹操和卢植等人,担心董卓早晚能冲开内宫的防御,到时什么都完了。
    曹操和卢植很清楚,太后,皇帝起了逃离洛阳的心思。
    但这天下,能往哪跑?
    曹操在窗畔坐了好久,一动不动。
    虞妃一觉睡到傍晚。
    夕阳晚照,她才醒过来,睡眼惺忪,意态慵懒。
    她还不知道曹操回来了,从榻上起身,伸了个懒腰。将白净的小脚探到丝履里,蹑手蹑足的来到门口,打算看看外边的情况。
    门霍然打开。
    曹操在书房听到这边的动静,站在门口。
    “你回来了,宫里怎么样了?”虞妃眨巴着媚人的眸子,唇瓣微张。
    “董卓昨晚冲击宫禁,宫里形势混乱,还没人关注到你的去向,就算发现了也会以为是董卓的兵把你抢了。这锅董卓背的瓷实,摘不掉。”曹操道。
    虞倾长吁了口气,能摆脱宫里的束缚,相当愉悦。
    “谢谢你救我。”
    虞倾有些不好意思的小声说:“我饿了,有桂花蒸饼吗。”
    “睡醒了就吃,吃饱了再睡?”
    曹操调侃,“这里没有桂花蒸饼,汤饼倒是管够。”
    虞妃摸摸平坦的小腹:“汤饼也行的。”
    曹操转身又回到书房:“你可以在内院随意走动,但不要出府。”
    虞倾小碎步跟后边。
    她的胸怀异于常人,走起来风韵无双。
    “曹上军,你什么时候送我回家?”虞倾跟到了书房。
    曹操没理她,在矮席后入座,埋首处理自己的事。
    少顷,有厨子端来吃食。
    虞倾在另一张矮席后入座,开始吃东西。
    她家教极好,吃东西小口小口,不露齿,很安静。最后连汤汁也喝掉,满足的眯起了眼睛:“这汤饼真好吃,汤好鲜啊。”
    “用炖好的高汤来煮面,当然鲜美。”
    曹操放下笔,抬头打量虞倾。
    这女人与貂蝉的倾国倾城不同,容貌妩媚,身姿妖娆,不经意间已是动人心神,像一种熟透了的水果。
    “正好说说你。”
    曹操瞩目虞妃,“你跟了我吧,给我做妾。”
    他看上的女人,要拐弯抹角多废话一句,都不是曹操。
    人生就那么长,活的恣意从心。
    虞倾正捧着碗小口喝最后一口汤,闻言差点把碗掉地上:“什么?”
    ps:拜求追读,感谢大家的投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