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天皇使团
作者:小康7   大明之最逍遥太子最新章节     
    官道上,一行人顶着风雪疾驰。自从范亭成为东厂厂公后,已经很久没有经历过这样的艰难行程了。萧敬建议让范亭去天津找回太子。得知太子去了天津,范亭也大吃一惊,他知道这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任务。但似乎他是最合适的人选。如果派文臣武将去追,恐怕只会把事情闹大。
    宫里派去的人没那个分量请动太子,宫里有分量的就数我身子骨硬朗,只能我这个东厂提督亲自去天津一趟了。
    范亭一路打听那队四轮马车的踪迹,紧紧跟随。
    还好,他们确实是往天津的方向行进,还在驿站换了马。
    让我惊讶的是,我一路策马疾驰,却还是没能缩短与太子的距离。
    这马车怎么跑得跟马一样快了?
    三天后,范亭赶到天津城,不费吹灰之力就打听到了太子去了报社。
    我一刻也不敢耽搁,直接去报社找朱厚照。
    看着报社门口的官兵,我不禁皱眉,谁要对太子不利?
    这些官兵并非针对太子,他们是来抓一群日本人的。
    准确地说,是来抓日本天皇派出的朝贡使团。
    日本的天皇据传是日本神话中创世神天照大神的后代,同时也是神道教的最高领袖,是日本的国家象征。
    不过,日本天皇实际掌握权力的时间并不多,更多时候是作为国家的象征存在。
    从公元1192年到1867年,日本处于武士阶级掌权、实行军事封建统治的“幕府时代”,期间天皇的权威几乎丧失,国家主要由武士控制,天皇成了傀儡,类似于东汉末年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如今是日本的战国时期,整个日本的面积大约相当于明朝的一个省份,分成六十多个国家在混战。
    日本天皇也想趁乱有所作为,在一些忠实追随者的支持下,夺回了一些权力,在日本国内喘了口气。
    今年又是向大明朝进贡的日子,日本天皇就想起了自己的便宜大哥,希望通过进贡获得明朝的支持,即使不行,进贡也能得到不少好处。
    中国历史上常有“强汉盛唐”的说法,也有疆域广阔的元朝,但向中国称臣进贡最多的并非这些朝代,而是看似低调的大明王朝。
    汉唐盛世时有几十个附属国,而明朝居然有一百四十多个附属国。
    明朝为何如此硬核,能吸引万国来朝,成为史上拥有最多附属国的王朝呢?
    首先,明朝初期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明初的军队战斗力极强,击败了曾经威震天下的蒙古大军,将他们赶回了北方草原。
    曾经被蒙古人统治的西域各国纷纷独立,此时能打败蒙古大军的明朝就成了这些小国的倚靠,他们都愿意向明朝称臣进贡寻求保护。
    这种保护不仅能调解国与国之间的冲突,对国内图谋不轨的叛贼也是一种震慑,那些未得到明朝册封的国王存在被替换的风险。
    其次,明朝初期大力发展海军,郑和七下西洋极大地扩展了明朝在东南亚和印度洋的影响力。
    从1405年至1433年,郑和领导的海军进行了七次远航,抵达东南亚、印度洋、红海及非洲东岸,震慑了所有敢于挑衅明朝的外敌,建立了一系列海外据点,成为了维护地区和平的强大存在。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的国家纷纷向明朝臣服并进贡。在明永乐年间,明朝的藩属国数量激增,多达四十多个,最终总数超过了一百四十个国家。明朝还秉持着以丰厚回馈为原则的外交政策。自古以来,中国的皇帝都热衷于万国朝拜,对外采取“王者不治夷狄,来者不拒,去者不追”的方针。尤其是朱元璋建立的明朝,他出身平民,特别渴望展示其文治武功,因此大力推行这种表面光鲜的外交政策。任何前来朝贡的使者,从踏入中国领土开始,便受到各地的款待,直至抵达京城,皇帝会根据贡品的价值至少双倍回赐。使者们将赏赐带回本国转卖,利润往往翻倍。这样的好处使得诸多所谓的“蛮夷”国家纷纷要求前来朝贡,使团规模日益扩大,原本每两三年一次的朝贡,现在希望每年甚至更频繁。到了明朝万历年间,朝廷发现如此下去财政不堪重负,于是下令限制朝贡,规定使团规模和次数。尽管如此,由于朝贡必定盈利,甚至有些已经灭亡的小国,仍有人持旧有的堪合冒充贡使。或是国内势力薄弱的国家,为争夺朝贡权,内部斗争激烈。在日本,谁能掌握最大的权力,谁就有资格向明朝进贡,而天皇则无此权利。天皇派出的使团虽然在道德上合法,但在国内却遭到反对。天皇的使团刚出发,就被国内大名发现并派出幕府使团追赶。幕府使团追上后,不仅夺走了贡品,还将大部分使团成员杀害。少数幸存者偏离航线,历经艰险抵达天津港。到达天津后,使团成员向当地官府求助,声称他们是天皇派出的贡使。然而,官府看到他们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模样,认为更像是乞丐而非贡使。官府索要堪合,他们无法提供,因为堪合已被幕府掌控。他们出示了天皇的信物,但明朝官员不认可,没有堪合就不承认他们的贡使身份。当被问及贡品是什么时,天皇使团并未透露是被幕府夺走,只是借口说因海上风浪过大导致贡品丢失。
    这让明朝官员十分气愤,本来你们来朝贡就已经亏本,现在连贡品都不带,看来你们就是想空手而来,白白捞好处。
    反正你们又没有身份证明的堪合,而且天津港口也不是你们朝贡应该登陆的地方,于是朝廷干脆就把这群日本天皇的使者赶走了。
    日本天皇的使团无奈,只好设法回日本向天皇报告此事。
    巧合之下,他们在天津发现了报纸。
    他们在报纸上看到了唐寅,也就是唐伯虎的名字。
    这令天皇使团欣喜若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