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张良私印
作者:一行白鹭飞上天   头号鉴宝师,老板娘绝色倾城最新章节     
    张浪问道:“那你们最近一场拍卖,什么时候举行?如果卖断,你们能给出什么样的价格?”
    要是时间来得及,肯定是是拍卖的价格更高,但是自己父亲做手术,急需用钱,再加上不知道能给什么样的价格,如果是太低,就没有必要。
    柳如烟跟李忠听见后,就知道这一件肯定是宝贝,要不然楚健也不会这样问。
    楚健看着印章,想了想,随后就说道:“如果张先生是准备卖断,我们能用一百万的价格来进行收购,拍卖会的话,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举办。”
    毕竟秋季拍卖会,算得上是比较重要的一场,压轴的拍卖品,已经准备好,但是一些有分量的拍卖品,还差几件。
    张浪听见后,还要一段时间,自己父亲肯定是等不及,而且能卖到一百万的价格,自己也心满意足,便连忙说道:“好的,直接买断吧!不过钱.......”
    柳如烟连忙说道:“张先生你放心,钱方面,只要我们签定完合同后,两个小时之内,就会打入你的账上。”
    她一听到张先生这样问,肯定也是着急用钱,所以这样也能博取一个好感,以后还有什么古董,肯定会优先考虑自己的拍卖行。
    张浪听见后,心里唯一的顾虑也就打消。
    很快完成交易后,张浪便离开拍卖行,准备前往医院。
    李忠只知道,这个印章应该是寿山石刻印,但是具体的情况,就不太了解,但是看风格,有点像汉朝,只是不知道真伪。
    在传统玉石文化中,印章石的选材就十分讲究。古时的人们多以木、石、金、银、铜、铁及玉为制印材料,由专门的制印工匠刻制,印章的价值,首在材质,后看工艺,二者相伴相生,缺一不可。
    所以选好材质尤其重要,经过百年的历史发展,回首过往,印章石料的选材可以说是非常的丰富,而且形态各异,建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和巴林石这四者并成为中国四大印章石。
    寿山石品种繁多,色彩斑斓,不同的石种从外形、色泽至肌理,都有其独特之处。虽然上好佳品和粗劣下品之间有天壤之别,人们凭肉眼也能断其优劣。
    民国时期,印章收藏之风极盛,专门收藏印章的藏家辈出,以寿山石刻印风行一时。寿山石章洁净如玉、柔而易刻,备受书画家、篆刻家的赏识,如吴昌硕、齐白石等着名书画家,都对寿山石钟爱有加。
    寿山石是福州特有的名贵石材,其石质晶莹、脂润、色彩斑斓,色泽浑然天成,色界分明,具有稀有性、人文性和升值性的特点,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并于2003年被确定为“国石”候选石。
    李忠就问道:“这个印章是汉代的吗?”
    柳如烟其实也想知道,这个印章到底是什么宝贝。
    楚健回答:“应该是汉代的没错,张良的私印。”
    张良将全部家财都投入反秦事业,征求刺客行刺秦王政,为韩国报仇。
    其先辈在韩国任过五代韩王之国相。力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季父项伯,使得刘邦顺利脱身, 凭借出色的智谋,协助汉王刘邦赢得楚汉战争,建立大汉王朝,帮助吕后之子刘盈成为皇太子,册封为留侯。
    秦末汉初杰出谋臣,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
    张良精通黄老之道,不恋权位,晚年随赤松子云游四海,汉高后二年去世,谥号文成。汉高祖刘邦曾在洛阳南宫评价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李忠听到后,眼睛都一下睁大,脸上充满了不敢相信的表情,要是这个真的是张良的私印的话,那可以说是价值连城。
    “价值连城呀!”
    楚健笑道:“也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值钱,张良的名声是很大,但是,古董文物本身也很重要。
    尤其是这种印,材料尤为重要。
    依我看,即便是拍卖,这枚私印,也不过是两百万以内而已。当然了,拍卖会是创造奇迹的地方,一切都还不好说。”
    柳如烟可能对于古董方面,并不是那么的熟悉,但是对于鼎鼎大名的张良,还是听说过的。
    她突然问道:“除了上次寻找到的宝藏之后,你还有什么东西想参加拍卖的吗?”
    柳如烟肯定知道,再自己回来之后,应该找到一些古董才对,要不然也不会这么快就回来。
    楚健回答:“还真的有,首先是一个青田石印章、红山陨石文化枭妇人复合器、唐代海马掐丝贴金八弧铜镜、犀角雕玉兰杯。”
    李忠听见后,真的是一个比一个震惊,红山文化,发源于东北地区西南部。起始于五六千年前,是华夏文明最早的遗迹之一,分布范围在东北西部的热河地区。
    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初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主要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缘群体为纽带的部落集团,晚期逐渐向父系氏族过渡。
    唐镜属于古铜镜里面的精品,提及铜镜收藏,不得不说的是唐镜。
    唐镜所具有的使用价值与欣赏价值,以及跟唐镜有关的人物与历史情景,都是颇值得研究的。
    据说,每逢唐玄宗生日人们都将铜镜作为礼品送人,祝福长寿,这一天被定名为\\\"千秋金鉴节\\\"。
    这一时期的铸镜业是唐代最精细的工艺,不仅继承了汉魏的文化传统,而且吸收了边疆民族的艺术成就,同时对外来进贡国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也兼收并蓄,融汇一体,构图更为精细,使铜镜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目前,几百万的唐镜十分常见,甚至有收藏家以两千多万的天价从日本手里抢回一面唐代海兽葡萄镜。
    李忠没有想到,楚健只是出去几天而已,就能捡到这么多好东西,早知道自己也跟着去。
    自己的运气有点差呀!记忆里,他进入古玩这一行这么多年,加起来捡漏的次数,还不如楚健这几个月捡漏的次数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