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黄公望山水画
作者:一行白鹭飞上天   头号鉴宝师,老板娘绝色倾城最新章节     
    老大爷差点要哭了。
    “造孽哦!这些年送人和自己家吃掉了差不多十坛。”老大爷说话都带着哭腔。
    听到这话的村民,都头皮发麻。
    按照一坛子十万元来计算的话,岂不是浪费了近百万?
    我的天!这才是败家子呀!
    “不就是陈皮吗?有这么值钱?”有村民不禁问道。
    真要这么值钱,他们不妨也开始晒陈皮。多弄点,等二三十年后,留给后代也好呀!起码孙辈能当个富二代什么的。
    “不是所有陈皮都那么值钱的,最好的陈皮在新会。三十年份的,已经非常稀少,稍微好一点的,都能超过十万元一斤。”楚健告诉大家。
    陈皮价值的体现一般从四个方面考核:一是陈皮是否“新会制造”;二是陈皮产自新会的什么地方;三是品相是否完好;四是陈皮的年份。
    当然了,在这三个方面里,年份是最能体现其价值所在的因素。
    据说,超过八十年的陈皮王,能卖到五六十万人民币一斤。只是这种陈皮,就算有,都极少有人拿出来卖。
    莫飞和张福军不约而同跟楚健说道:“分我们一点。”
    这可是好东西呀!三十年以上的老陈皮,太难找了。
    “可以。”楚健点头。
    不知不觉,一天的义务鉴定活动就这么过去,周边的村子都闻讯而来。这架势,明天还得继续。
    一天的时间,楚健他们造就了三家百万富翁。
    收入超过十万的有八家,几万元的有不少。
    总之,这个活动对周边几个村子有极大的好处,深得民心,木棉花拍卖公司也被老百姓称赞不已。
    “没想到,这里的乡下还有如此多好东西,没有被那帮铲地皮祸害光。”莫飞感叹道。
    别以为农村、乡下就一定有古董。
    自从全民收藏热开始后,走乡下路线的文物贩子非常多,许多农村被他们地毯式搜索,能幸存于难的村子不多。
    像今天,鉴定出那么多古董,委实不多见。
    “现在农村人也精明了呀!没那么容易在他们手里捡漏。有些老东西,人家可能也知道是好东西,不愿意便宜出手。”张福军说道。
    哪像十多二十年前?几块钱掏一件元青花,想都别想。
    “考古队已经到隔壁村去了。”
    “正常,都这样了,还不赶紧抢救式挖掘?”张福军呵呵一笑。
    有关部门,对这种事还是很热衷的,你打个电话过来,可能比人家出警速度还要快。近年来,文物部门跟老百姓之间的冲突可不少。
    有一说一,地下古墓确实不能私人擅动,需要专业人士保护性挖掘。
    但是,一些什么乌木等水下不小心捞起来的东西,还去跟老百姓抢,这就有点吃相难看了。
    如今,国家富强起来,根本没必要跟老百姓争那么点东西。
    不出意外,第二天来了更多的陌生面孔。
    中午休息的时候,莫飞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带回来一幅画,悄悄跟楚健和张福军分享,表示自己跟村民买的,花了二十万。
    楚健和张福军微微一惊,这家伙竟然私下跟村民交易。
    不过,也没什么好说的。这次义务鉴定活动,也没有规定他们三人不能私下和村民做交易。
    何况,人家莫飞出价二十万,没有坑村民很惨。
    不像有些人,明明值千万的宝物,只给人家几百块钱,打发叫花子。
    “老莫,可以呀!”张福军一看,还是一幅元朝着名画家黄公望的山水画,顿时羡慕不已。
    说黄公望,可能很多人不认识,但他的作品《富春山居图》,肯定很多人听说过。
    毕竟《富春山居图》可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呀!
    相比很多其他着名画家,黄公望无疑是很特殊的。
    绝大部分画家,都是自小学习,而黄公望是五十岁的时候才开始学习画山水,师从赵孟頫、董源、巨然、荆浩、关仝、李成等,学习这些人的绘画技巧,到了晚年的时候自成一派,成为山水画大家。
    他的很多山水画,都是七十岁以后才创作出来的。
    黄公望之所以在山水画中有这样大的成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的痴,对山水的痴迷,对自然的痴迷。
    他全身心沉浸于自然山水之中,手中的画笔成为表达自己观感的工具,寄托自己的情感,所以才有了《富春山居图》、《富春大岭图》等名画的问世。
    为了画一幅山水图,他能在一个地方住半年以上,去观察一片山水,感受那方山水。
    “黄公望的字画,普遍都在百万以上呀!去哪里找的?”张福军羡慕道。
    其实,无论是黄公望的画,还是他的书法作品,存世量都不多。出现在拍卖市场的,都是其普通作品,真正的精品都藏在博物馆。
    “哈哈!鉴完宝之后,我去洗手,就有个村民带着它来找我。估计是家里有急事,等不及下午做鉴定。”
    既然是中场休息时间,有能捡漏的机会,莫飞当然不会错过。
    他一看,竟然是黄公望的作品,简单鉴定了几分钟,感觉没问题,就给对方二十万的价格。那村民大喜,讨价还价都省略了。
    或许对这些农民来说,二十万就是一笔巨大的数目,基本上都满足了。
    “说起来,那村民之前还在老张那边排队的呢!”莫飞嘿嘿一笑。
    张福军:“……”
    半晌,张福军:“他怎么不找我呢?”
    心里滴血呀!这幅画,拿出去拍卖的话,一二百万都没问题。这么大的一个漏,竟然被老莫给捡走,心有不甘呀!
    “还好说,你们一下子就走远了。”莫飞撇了撇嘴。
    好在自己走在后面。
    楚健却警惕起来,左眼盯着那幅画看了几秒钟,目光怪异地看着还在得意中的莫飞。
    老莫,你踩雷了呀!
    万万没想到,那些人如此快收到信息,得知拍卖行的人在农村搞义务鉴定活动。这下好了,人家连设局的功夫都省下,直接带赝品过来碰运气。
    反正如果被看穿,顶多就是带东西走人,如果没被看透,那就赚大发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