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康治本、康平本
作者:木子李大湿   祖传中医上中医药大学最新章节     
    还记得上学期那位东来的汤本月池,李介宾曾与其秉烛夜谈,对日本经方有了个深入了解。
    阿宾是很正经的谈学术问题,不要想歪了。
    随后他又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发现这方面,国内似乎好像了解不是很多。
    陈教授听完李介宾的话,简直佩服的五体投地!
    日本最早是三国时与东吴有过交流,后来在盛唐时,多次派遣唐使来东土学习。
    尤其是鉴真东渡,带去了大量的书籍资料,说不定......
    搞研究要动脑子,都是一帮教授主任了,李介宾一向尊老爱幼,也不好意思打击他们。
    又有人有点怀疑:“但是唐时仲景方书还在吗?唐代孙思邈不是曾感慨仲景遗论,江南诸师秘而不宣嘛。”
    马上有同桌的反驳:“傻瓜,那《千金方》跟《外台秘药》里面的《伤寒论》是从哪里来的?”
    陈教授是医史学的,精研多年,虽然思路比较受限制,但是功底确实扎实,他说道:“《隋志》中对张仲景的着作有以下着录:
    《张仲景方》十五卷;
    《张仲景辨伤寒》十卷;
    《张仲景评病要方》一卷;
    《张仲景妇人方》一卷。”
    “有那么多的嘛!这些都是《伤寒杂病论》流失出去的吗?”
    “不一定,里面有可能会有重复的内容,刚刚说过了,传本很多,也许有人得到了一部分然后又起了个名字。”
    “注意听,说的是录入的书名,也就是只有个书名目录,书早就没了。”
    陈教授继续说道:“《旧唐志》中记录《张仲景方药》十五卷。虽然多了个药字,但是大概是同一部着作,而那其他几部着作已经没有再提了。”
    李介宾则是接着陈教授的话:“日本第一部医学着作《医心方》曾引用张仲景着作19条,而该书作者丹波康赖是平安时代的名医,大概在唐时。”
    日本第一......《医心方》?没听说过呀。
    不是,你们这帮搞医史的要不要那么变态?!
    如今很多人以为李介宾跟陈教授一样是搞这个医学史的了。
    在场能跟上李介宾思路的已经没有了,就连李老现在都插不上嘴了,并不是他水平不够,而是他确实没像李介宾这样逮住一个仲景不放,玩命薅羊毛呀!
    而孟超凡则是听得兴致勃勃,似乎发现了新大陆一样。
    《医心方》正是丹波康赖仿照唐代重要医学典籍《外台秘要》的体例格式,辑录204种中国医书及文史类书籍而成的大型医书。
    该书共引用医学与非医学书籍204种,所引条文条,除引用朝鲜医书两种6条外,其余全部为中国古医籍。书中所引唐以前医书达22种,其中大部分在宋以后亡佚不存。
    “咳咳,那个,这位师弟,今天主题毕竟是给李老接风,你看……”
    有人已经觉得有点无聊了,大家喝个酒,聊聊段子,吹吹牛,多爽。
    你在这里搞学术讨论会来着?
    当然,主要原因还是李介宾此时表现出来的水平太高了,曲高和寡嘛,他们跟不上也没办法。
    李介宾自然从善如流。
    自己是来蹭饭的,又不是来讲课的。
    只是在场有人不答应了。
    “大家以酒为友,以仲景遗作下酒,怎么能说是无聊?”
    “是呀,喝酒寡淡,我辈中医人,正该发扬圣人之言,今晚这一场茶画,胜我一年苦学。”
    李老无所谓,“既然有人想听,宾宾你继续。”
    李介宾觉得也差不多了,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思路已经提供了,有心人自然会去研究。
    “日本有康平、康治,两大传本,价值极大,当为善本。”
    李老点头,“曾经听钱老、刘老说过。”
    孟凡超说道:“就是条文只有65条的那个吗?”
    陈教授则是如坐针毡,恨不能赶紧回去开肝。
    “孟教授你说的是康治本,只有65条条文,50个药方,42味药。”
    “听说是唐传手抄本?”
    李介宾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了一句:“康治本里面,有避‘坚’,应当是唐传本,而且即使是残卷,但是六经次序是完整的。”
    “更难得的是,可以与宋本进行对照,比如说宋本有窜入,宋本第173条,服法‘疑非仲景方’,而康治本没有。”
    “关于伤寒论第176条,伤寒,脉浮滑,表有热,里有寒者,白虎汤主之。
    宋林亿认为是传抄有误,而对应后会得知,这一段寒热的误例,已经是很长的时间了。”
    说到这里,李介宾又仿佛不经意间说了句:“如果觉得伤寒论金匮条文太多,可以从康治本先入手。”
    有些人已经暗暗记下。
    “康平本中,未避宋太祖名讳,里面的真武汤名玄武汤。
    所以康平本也是在宋之前的传本,而且更难得的是一点。”
    李介宾无不感慨道:“自古以来,很多书都有批注,但是传抄过程往往原文与批注混在一起,或者有用不同颜色区别,但是也在传抄过程中混淆。”
    “这康平本,将许多行文低两格排印。
    而宋本则是把所有低两格的条文一律升两格刊印,把小字部分一律作为正文刊刻。
    这就是康平本与宋本最根本的不同!”
    “有什么区别……”还有人不自觉说这句话。
    而李介宾言辞犀利的说道:“宋本39条小青龙汤服法,且芫花不治利……20字;173条,黄连汤服法,昼三夜二……9字……这些在康平本中都是小字旁注,而宋本则是当做正文刊印,如今成了法定经文!”
    “那些恨不能把每一字都当圣人法旨的老学究们,如何自处?”
    “你们背着手里的伤寒论,就没动脑子好好想一想!这里面有那些是混进去的东西?就不怕消化不良吗?”这些话李介宾心里想想就行了,真说出来太得罪人了。
    李介宾再饮一杯,看着餐桌上或是迷茫,或者沉思的众人。
    傲慢与偏见是人的通病,这年头神话中医,消费中医的人已经不少了,愿意耐得住性子去研究的本来就不多。
    陈教授最先从李介宾的话语中反应过来,一副殷切的样子问道:
    “敢问,师弟在那个医院上班?现在是什么职称了?”
    桌上的人眼光齐刷刷的看过来。
    颇有一种,看阁下气宇轩昂,仪表不凡,一副人中龙凤的样子,在下想结交一番的意思。
    李介宾表情淡然停杯。
    实则心下慌的一比,这个……
    直接说尚在读书,今年大一,会不会太伤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