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士子分别对待
作者:原来缘尽啊   大明崇祯最后的忠臣最新章节     
    只见李适又说道,
    “既然始终有人不满意,我们就让绝大部分地方的士子满意,那一两个省不满意就不满意呗。”
    “再说江南籍士子敢辱骂本官,必须要让他们知道得罪本官的后果。”
    施邦曜一阵苦笑,这李大人真是牙眦必报啊,万万不能得罪他啊,幸好我们是自己人。
    “本官始终感觉太过于儿戏,有违科举的神圣和公平公正。”
    李适又说道,
    “我们可以以朝廷缺员为因,再加上今科战乱频繁,进京赶考的士子千里迢迢,路程艰难为由,将这些士子全部录取。”
    “至于浙江籍的士子肯定也属于路程艰难,根本不存在和我们是同乡的关系。”
    “至于江南籍士子,我们将状元的位置让给他们,来挡住天下人的口实。”
    “至于其他的江南士子一个也不再录取,若是他们闹事,正好这群混蛋反对朝廷的土地征税三策,顺便将他们给干掉。”
    施邦曜表示已经没有办法震惊了,今天再次刷新三观。这李大人表面上是在干坏事,实际上也是在干坏事,但是人家的理由就是这么强大。
    还理直气壮,还合情合理,让人不得不服。
    “好吧,就按照李大人的安排来。不过皇上和百官不会有意见吧?”
    李适顿时哈哈大笑,
    “郑三俊可是去巡视山西去了,完了再让他去巡视陕西。刘宗周摔倒了,现在下不了床。”
    “至于皇上嘛,这些江南籍士子辱骂本官就是在隐射皇上,皇上难道不会生气?”
    这科举的成绩还没有出来,浙江会馆。
    两百余浙江士子全部到齐,张煌言意气风发的说道,
    “告诉诸位同年一个好消息,今科我们浙江士子全部录取,在座诸位没有一人落第。”
    浙江士子顿时沸反盈天,激动的不能自已,尼玛这幸福来的太突然了。当时想着现在朝堂上充满了浙江大佬,自己中进士的概率大大提高。
    但是没有想到居然全部都中了,太幸福了,实在太香了。
    张煌言压住大家伙的激情又说道,
    “你们都知道主考官礼部尚书施邦曜是我们浙江人,还有太傅李大人在里面操作。如此不可避免的我们浙江士子的录取率只高了一点点。”
    “但是你们可不要出去乱说,要是有人眼红状告我们,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浙江士子们憋着笑意,是的,录取率只高了一点点。
    这施大人和李太傅实在是太无法无天了,不过我们喜欢,试问谁不喜欢这种提携后辈的朝堂大佬。
    河南会馆。
    王之相和几十个河南籍士子正在会馆内唉声叹气,这明天就是发榜的时间,大家对自己的实力还是有自知之明的,感觉前途未卜啊。
    这是要准备以举人的身份入仕,还是继续考进士,这家也没有了,还有能力支撑到下一个会试年?
    这时河南会馆的管事走了过来,喜气洋洋的说道,
    “恭喜各位相公,老夫提前得到了消息,诸位相公全部高中了崇祯十六年的春闱。”
    王之相等人顿时倒吸一口凉气,不仅中了?还全部中了?
    王之相赶紧问道,
    “刘管事,你说得是真的吗?这不是明天才发榜吗?再说朝廷怎么可能把我们河南籍的士子全部录取?”
    河南籍士子顿时冷静了下来,是啊,这根本就不现实好吧。
    只见刘管事笑眯眯的说道,
    “诸位相公,老夫哪里敢哄骗诸位。诸位相公能考上举人,那也是文曲星下凡,实力肯定是不差的。”
    “再加上诸位相公千里迢迢从河南而来,一路上的艰辛大家都是心知肚明,可谓九死一生。如此情况还心怀朝廷,胸怀大明社稷。”
    “朝廷向诸位相公倾斜一点那也是理所当然。而且现在朝廷缺员严重,正需要补充大量的官员。”
    “那么此等情况,我们河南士子的录取率只高了一点点,是不是也是情有可原?”
    “明天早上自然会见分晓,老夫过来不过是给诸位相公提个醒,可不要乱说话哦。”
    待刘管事走后,河南籍士子一个个神采飞扬,心中暗喜不已,这样的朝廷哪里不值得报效,也不枉自己等人九死一生回到朝廷的怀抱。
    不过还是有人提出疑问,
    “这刘管事说得是真的吗?”
    大家都没有回答,但是心中已有了答案,只是今晚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
    光宗耀祖,登科进士正在眼前。
    河南会馆的情况也发生在其他会馆里面,只有南直隶和江西会馆没有此等事情发生。
    此时南直隶和江西会馆里面的士子还在吹牛逼,这次又要拿下多少名额,我们学霸省份的名声真不是浪得虚名的。
    还有便是怒骂朝廷昏聩至极,奸臣李适祸国殃民,连土地征税三策这种苛政也能出台。
    待我等高中会试,殿试的时候一定要在皇上的面前要求废除此等苛政。
    第二日便是崇祯十六年会试的发榜之日,一大早贡院的门口就挤了上千的士子围观。
    大部分都是神采飞扬,激情澎湃的焦急而又耐心的等待着。虽然提前知道了答案,但是若是没有看到自己的名字,如何能放心。
    至于提前知道答案,但是大家都把秘密放在心里,这事可不能乱说,唐伯虎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
    而江南籍的士子来的人不多,很多都自认为问题不大,便在会馆等待,表现出云淡风轻,看穿一切的高人风范。
    只是江南籍士子,发现今天的其他地区的士子有点奇怪,但是这奇怪在哪里又说不上来。
    终于等到了发榜,只见贡院的胥吏先是张贴的一甲前三名,也就是状元榜眼探花。
    一甲第一名杨廷鉴,南直隶苏州人,这也是众望所归,大家意料之中,没有引起喧哗。
    一甲第二名张煌言,浙江鄞县人,这就有点出乎人意料,浙江也能出榜眼,不过也不太离谱。
    一甲第三名王之相,河南荥阳人,我尼玛,河南也能出探花,江南籍士子顿时就感觉此次会试结果有问题。
    正常情况不是江南籍士子包揽前三名吗?居然有两人不是江南籍,还有河南人,肯定是有内幕。
    张煌言在不远处围观,虽然早就知道答案,但是此时也不可避免泪流满面。
    二十二岁中榜眼了,太幸福了,太幸运了,太感谢我的伯父了!